薛宝钗强忍探手试温的冲动,疑惑道:那京城还去么?
薛姨妈沉吟道:去是要去的,早先既已说定,无故推脱反倒不妥。若真不去,往后几家的情分也就断了。
待你在此间事了,再赴京不迟。
薛姨妈态度转变之快,连薛宝钗都未及反应,这边的事,怕是要耽搁几年。
薛姨妈轻拍女儿手背:几年又何妨?你才十三。正好多留些时日,熟络人情。
薛宝钗:
见女儿不解,薛姨妈拉着她的衣袖问道:那位安京侯,相貌如何?
薛宝钗答道:确是万里挑一的俊朗,容止极佳。只是行伍出身,虽待我们和气,但煞气难掩,并非温润书生,想来不合娘亲心意。
薛姨妈摩挲着女儿的手笑道:怎会?读书人有什么好?入朝为官谈何容易?再说那些有功名的,年岁都大了,哪有与你年纪相当的?
薛宝钗这才明白,母亲竟误会她以色侍人换家族富贵。
想到此处,她暗自叹息:侯爷那般光风霁月,母亲实在多虑。若真见面失礼,反倒坏事。
侯爷身份贵重,母亲莫要多想。况且他如今已有红颜相伴,切莫因小失大。
薛姨妈讪笑道:这是自然,为娘岂会不识大体?
娘只问你一句,可对侯爷有意?
话音未落,满屋丫鬟的目光齐刷刷投来。
连端茶进来的莺儿也驻足观望,嘴角噙着揶揄的笑。
薛宝钗素来通透,早不是岳山眼中的小姑娘,情愫岂会不知?
那般人物,谁人不喜?
方才她何尝不曾幻想,马上英姿换作自己?
那毕竟是照进心扉的一束光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女儿心事,怎好宣之于口?
薛宝钗强忍羞意,低声道:母亲莫要取笑,这事岂是能说的?
手背轻触面颊,本就体热的她,此刻更是双颊如火。
薛宝钗轻转话锋,温声道:家中几位掌柜帮着料理,又有侯爷提点,倒不必忧心。母亲若得闲,不如多照应金陵那边的兄长,打点些关节,免得他在狱中受苦。
又对香菱吩咐:去取丸药来,今日还未曾服用。
微风撩动鬓丝,林黛玉却觉心头畅快。此番较量她赢得干脆,连策马出游都添了三分兴致。
对薛宝钗的戒备并非无端。秦可卿、紫鹃之流不过是侍奉岳大哥的丫鬟,与她身份悬殊,且朝夕相处情同姊妹。她们对岳大哥的心思,林黛玉心知肚明却不在意——府里她独享尊荣,岳大哥待她们哪及得上待她半分。
偏这薛宝钗不同。整日在岳大哥跟前卖弄才干,嘴上说着不争,眼里却写满野心。纳妾本是常事,可若有人要争——
岳大哥见薛姑娘时神色如常,倒是我稍加试探他便慌了。
轻纱掩不住她唇角微扬。心神一松,身子便软软向后偎去。忽觉背脊贴上温暖胸膛,惊得她慌忙直起腰肢。
虽贪恋这怀抱,可光天化日......
绯红漫上双颊,连指尖都拘谨起来。
岳山察觉怀中人异样,缓了马速问道:可是颠着了?
不曾。林黛玉摇头时珠钗轻颤。何止不难受,她分明从发梢熨帖到了心底。
转过街角,粥香扑面。粥棚前队伍蜿蜒,领到粥的灾民蹲在路边吹着热气。大锅白雾氤氲,人群翘首张望,偶有孩童啼哭夹杂其间。
见老弱妇孺被让在前列,岳山颔首下马,将缰绳交与黛玉执握。驻守官吏匆匆迎上:禀侯爷,各处粥棚分流得当,粮秣充足。青壮多劝去务工,剩下的都是可怜人。
居养院、安济坊、学堂、医坊,这些关乎民生的举措尚未铺开,要彻底恢复城中秩序,仍需时日。
岳山略一点头,“你们先忙,我去别处看看。”
“是。”
此时,士兵们齐刷刷向一名少年行礼,引得周围灾民纷纷侧目。
待岳山离开,一位老者忍不住询问身旁的士兵:“军爷,方才那位是哪家的公子?”
士兵摇头道:“那不是寻常公子,而是威名赫赫的安京侯,曾击退北蛮、生擒可汗。如今沧州赈灾由他主持,粥棚是他所设,粮食也是他向朝廷请调而来。”
老者愣住,随即颤巍巍放下拐杖,朝着岳山离去的方向跪地叩拜。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灾民效仿,街道上跪倒一片,众人低声感念岳山恩德,原本嘈杂的街市竟一时肃静。
岳山又带林黛玉巡视了几处粥棚,情形大抵相同。偶有滋事者,早已被兵丁拿下。
见一切稳妥,岳山便送林黛玉返回府衙,自己则着手筹备后续事宜。
此行令林黛玉心情愉悦,不仅因薛宝钗之事暂缓,更因目睹满目疮痍的沧州城正逐渐恢复生机。
她由衷为灾民欣喜,亦为岳山欣慰。
城中变化皆因岳山治理有方,有了这番政绩,他日回朝,纵是进士出身,亦能昂首挺胸。
林黛玉虽不懂朝堂纷争,但见岳山面露笑意,便也跟着笑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