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好!能好!咱给弄个‘散寒止咳套餐’,保准把刘师傅肺里的‘寒邪’像赶小怪兽一样全赶出去,再把那些烦人的‘痰湿’清理得干干净净,咳嗽自然就好啦!秋雁丫头,你听仔细咯,刘师傅咳嗽时胸闷,这说明他肺里的气堵着呢,没顺开。所以内服的药得既能散寒又能化痰,外用的药得给肺好好暖暖身子,双管齐下,既能驱寒,又能把气道打通!”
秋雁赶忙拿起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急切地说:“参爷爷,您快说具体点呀,内服该用啥药?外用又用啥药?用量多少?煎药有啥讲究?”
“听我给你好好唠唠!”人参精的声音透着十足的自信,“咱这个方案,走的是‘内服清痰、外用暖肺’的路子,每一步都得稳稳当当的:
“先说说外用的哈,用长松15克(记住,得是晒干的哟)、艾叶8克、生姜12克,这几味药凑一块儿,就是‘肺里暖炉方’。你看这长松,就像‘止咳紫花串’,专门负责把肺里的‘寒邪’往外赶;艾叶呢,好比‘暖肺小炭火’,专心烧光肺里的‘湿寒气’;生姜就像‘散寒小火柴’,能把钻进肺里的‘凉风’烤化。先把这些药碾碎,用纱布包起来,放锅里蒸20分钟(可别蒸太久,蒸到药包热乎乎但又不烫皮肤刚刚好)。拿出来稍微晾晾,然后敷在刘师傅后背肩胛骨下面的肺俞穴上,每次敷25分钟。敷的时候,用手轻轻按一按,让药气往肺里钻,一天敷两次。这药气呀,就像给肺盖上了一床不烫不凉的暖被子,放心用,准没错!”
“再讲讲内服的,叫长松汤加减,这就好比一艘‘止咳小风船’,能把身子里的寒邪痰湿顺顺当当送出去,咳嗽自然就止住啦。用长松12克(它就像肺里的‘除寒扫帚’,把寒邪扫得干干净净),杏仁10克(这可是降气的主力,就像给肺‘按摩按摩’,让气顺顺的),桔梗8克(它能帮着长松把肺给宣开,俩一起发力),紫苏子10克(化痰的高手,能把那些像湿泥巴一样的痰湿都化掉),陈皮6克(它能理气健脾,不让痰湿再攒起来),甘草6克(这甘草能调和药性,还能保护肺气)。把这几味药加三碗半水,先泡上25分钟,然后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煎25分钟,最后煎成一碗半。放温乎了,分三次喝,早中晚各一次。千万不能放凉了喝,凉着喝会让寒邪更嚣张。要是觉得药苦,喝完含块甘草片,既能压苦味还不影响药效,比冰糖温和多了,免得刺激肺!”
“还有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刘师傅的外敷药里,绝对不能加薄荷、菊花这些凉性的药,那简直就像给寒肺泼冷水,咳嗽只会更厉害;也不能用开水煮药包,开水会把药气都‘烫跑’了,寒邪就赶不走啦;内服的药可别跟冰饮、肥肉一起吃,冰饮就像‘寒邪加速器’,肥肉就是‘痰湿培养皿’,吃了这些,那药就白吃了。这就叫‘治咳先忌寒凉油腻’,你可一定要记牢了!”
梁大宽也在一旁补充道:“刘师傅,外敷的药每天蒸两次,每次敷25分钟,温度一定得把控好,用手背试试,不烫皮肤才行;内服的药每天一剂,分三次喝,煎药的时候先泡25分钟,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别煎太久,不然药劲就散啦。你巡山的时候,可一定得穿厚棉袄,戴上棉帽子;别再喝凉水了,喝水都得喝温的;咳嗽的时候别使劲憋着,慢慢咳,把痰咳出来;毛巾要每天用热水烫一烫,别用凉毛巾擦后背,不然寒邪容易从后背钻进去。”
“还有外治的小窍门呢!”人参精生怕漏了啥重要的,赶紧又插话,“你告诉刘师傅,别用手捶胸口,手上的‘凉气’会趁机钻进肺里,就像给寒邪开了‘后门’,好得就更慢啦;每天用热水袋敷敷后背,水温别太烫,敷15分钟就行,能帮着药气把寒邪往外赶;饮食上也得注意,别吃西瓜、梨这些凉性的东西,也别吃肥肉、油炸食品这些油腻的,这些都会加重痰湿,咳嗽会更厉害;可以多吃点白萝卜、冬瓜,白萝卜就像‘化痰小刷子’,冬瓜就像‘祛湿小海绵’,能帮着身体清理痰湿,就好比给肺来一场‘大扫除’,先清内部寒痰,再扫外部凉风,好得那叫一个快!”
秋雁把外治方法记下来,抬头问刘师傅:“刘师傅,你敷药的时候要是觉得太烫,要不要垫层薄布呀?我怕药包烫伤皮肤。”
“别垫!”人参精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就像在大声喊话,“薄布会把药气挡住,那‘暖劲’就钻不进肺里啦,不就白敷了嘛。咱就直接敷,敷的时候觉得暖烘烘的就行,别等到烫得疼了才拿开。等药劲上来了,你就会觉得肺里像揣了个小暖炉,咳嗽的劲儿慢慢就没了,痰也能咳出来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刘师傅听得一个劲儿点头,忙不迭地说:“我记住啦!我这就回去穿厚棉袄,再也不喝凉水了,也不捶胸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参仙医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