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这两策,可比千军万马。”熊旅伸出手,轻轻握住樊姬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若能推行,楚军必能脱胎换骨,日后争霸中原,便多了几分胜算。”
他转身回到案前,重新拿起那几枚军功竹简,语气变得无比坚定:“明日早朝,朕便提此事。将‘递补军令’入军法,设军功簿定晋升,就按卿说的办。”
樊姬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抽回手,端起案上的羹汤递给他:“王上是三军统帅,自然由王上决断。臣妾只是觉得,楚国的士兵值得更好的对待——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用生命换来疆土安宁,便该有凭功绩崛起的机会,不该被出身束缚了一生。”
熊旅接过羹汤,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驱散了连日的疲惫。他看着樊姬沉静的眉眼,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卿不仅是我的王后,更是楚国的贤内助。有卿在,朕如虎添翼,何愁楚国不强?”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交织在案牍与竹简之间。内帷之中的这番对话,没有金戈铁马的喧嚣,没有朝堂争辩的激烈,却如春雨润物般,悄然定下了楚国军制革新的基调。那些看似简单的建议,正如同埋下的种子,即将在楚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改变这支军队的命运。
次日早朝,郢都王宫的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凝重。熊旅高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的文武百官,沉声道:“昨日朕思及皋浒之战,虽胜,却暴露出军中诸多弊端。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议一议军制革新之事。”
他话音刚落,阶下便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君王为何突然提及军制——这可是牵动无数贵族利益的敏感话题。
“朕以为,当将战时‘递补军令’制度化,”熊旅无视下方的骚动,继续说道,“明确各级军官阵亡后的接替顺序与权责,刻入军法,令全军遵守。同时,设立专门的军功簿,由宗正寺与兵部共同监管,实时记录将士战功,凭功绩定晋升,不问出身贵贱。”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王上不可!”右司马斗椒率先出列,躬身反对,他是楚国老牌贵族,家族子弟多在军中任职,军功簿制度无疑会触动他的利益,“军中晋升向来注重门第与资历,这是祖宗之法。若仅凭战功晋升,岂不是让那些泥腿子也能与贵族平起平坐?恐会动摇军心啊!”
“斗司马此言差矣!”孙叔敖随即出列,反驳道,“皋浒之战中,若非庶民士兵奋勇杀敌,自发接替指挥,我军怎能取胜?那些出身低微的将士,凭的是真刀真枪的功绩,为何不能晋升?祖宗之法若不合时宜,便该革新!”
“孙大夫说得对!”户部大夫补充道,“如今楚国虽强,却仍需广纳民心。若士兵知晓战功可改变命运,必定人人奋勇,楚军战斗力大增,这难道不是好事?”
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相互交织。贵族出身的将领们纷纷面露难色,不断陈述“门第论”的重要性;而以孙叔敖为首的改革派,则据理力争,以皋浒之战的实例反驳。熊旅坐在王座上,面色平静,却在心中早已拿定主意。
待争论稍歇,他开口道:“斗司马说门第重要,朕不否认。但楚国的江山,是靠所有将士流血换来的,不是靠贵族的门第撑起来的。”他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阶下的贵族将领,“皋浒之战中,那个操菜刀的伙夫,斩杀晋军偏将,难道他的功绩比不上一个无所作为的贵族子弟?朕亲眼看到,他被提拔时,全军将士欢呼雀跃,那是发自内心的鼓舞!”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递补军令入军法,可保军队乱而不散;军功簿定晋升,可激将士奋勇杀敌。这两策,皆是为了楚国的强盛,为了让楚军成为天下无敌之师!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即刻执行!”
君王的威严如山,话语落地,再无人敢反驳。斗椒等人虽心中不甘,却也只能躬身领命。
朝议结束后,兵部与宗正寺立刻行动起来。军法官们连夜修订军法,将“递补规则”逐条细化,从主将到伍长的接替顺序、战时处置权、兵符交接流程等,一一刻在坚硬的竹简上,存入太庙,以示神圣不可侵犯。专门的军功簿则被置于兵部大堂,由两名资深官员日夜看管,每一笔战功的记录,都需经过军法官、主将、监军三方核实,确保公正无误。
消息传到军营时,正逢将士们操练完毕。当军法官宣读军制革新的诏令时,原本疲惫的士兵们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凭战功就能晋升?不管出身?”一个来自云梦泽边的年轻士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抓住身旁同伴的手臂,声音都在颤抖。
“是啊!你没听错!”同伴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以后咱们不用再因为出身低贱而被埋没了!只要在战场上多杀敌人,多立战功,就能当校尉、当将军!”
人群中,那个曾在皋浒之战中操菜刀冲锋的伙夫,如今已是什长,他捧着新下发的军功记录竹简,泪水模糊了双眼。当年他因家贫入伍,只求混一口饭吃,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现在,军功簿上的每一个字,都在告诉他:你的努力,你的牺牲,都将被铭记,都将有回报。
士兵们奔走相告,军营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连操练的号角声都变得格外嘹亮。许多人自发地拿起武器,在空地上演练起来,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他们知道,从今日起,命运真的握在了自己手中——刀光剑影里的每一滴血,每一次冲锋,都将被郑重记录在军功簿上,成为通往更高处的阶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楚军的军营上,将士兵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的呐喊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战歌,回荡在郢都的郊外。
而这一切的开端,始于那个寂静的夜晚,王后樊姬在书房中提出的两条建议。楚国的军制革新,正悄然拉开序幕,如同沉睡的雄狮睁开了双眼,即将在中原大地上掀起新的风浪。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