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都郢城的暑气尚未消散,王宫之内,整军的余风仍在悄然吹拂。熊旅身着玄色朝服,正与令尹孙叔敖俯身案前,对着铺开的《楚地农桑图》低声商议。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各地新开垦的沟渠、待种的稻田,孙叔敖的手指顺着汉水流域划过,声音沉稳:“王上,今年江汉平原的芍陂灌区已扩建三成,若秋收时风调雨顺,粮食产量或能较去年增两成。”
熊旅点头,指尖轻轻叩在地图上的南阳郡:“南阳乃楚之粮仓,务必确保水渠畅通。待秋收后,可将余粮调往边境,充实军仓。”
话音未落,殿外忽然传来内侍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黄门捧着急报,神色慌张地跪倒在地:“启禀王上!南部边境急报——斗越椒旧部斗成然,在其封地聚众数千,斩杀朝廷派去的税吏,竖起反旗,扬言要为斗氏复仇!”
熊旅闻言,脸上不见丝毫慌乱,伸手接过急报,只扫了寥寥数行,便随手放在案上,端起一旁的青铜酒樽抿了一口,语气平淡:“斗成然?不过是斗氏覆灭后漏网的小鱼,也敢跳出来兴风作浪。”
孙叔敖却眉头微蹙,俯身拾起急报仔细看过,沉声道:“王上不可大意。斗氏在南部经营三代,虽遭重创,但根基未绝。斗成然此举,若不迅速平定,恐会勾起那些旧部的念想,一旦蔓延开来,便成燎原之势。依臣之见,当速派禁军前往镇压,以雷霆之势将叛乱扑灭。”
“不必。”熊旅放下酒樽,摇了摇头,目光落在案角堆叠的新军法竹简上。那竹简用牛皮绳捆扎整齐,封面烫着金色的“楚律·军篇”四字,正是他与孙叔敖半年前联手制定的新军法。他指尖轻轻敲了敲竹简,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孙卿,新军法推行三月有余,禁军虽已初见成效,但地方郡兵却从未实战检验。这斗成然,来得正好,便让他做我楚国新军法的‘试金石’。”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对殿外的内侍道:“传旨给南部郡守昭睢,命他即刻按新军法组织郡兵平叛!告诉他,本王要亲眼看看,他能否用好手中的‘递补军令’与‘军功簿’。若能平叛,本王重重有赏;若处置不当,休怪本王治他失职之罪!”
内侍领命而去,孙叔敖望着熊旅坚定的眼神,心中渐渐明了,拱手道:“王上远见,臣不及也。若郡兵真能担此重任,日后楚国边防,便多了一道坚实屏障。”
旨意传到南部郡守府时,郡守昭睢正在处理秋收的户籍文书。他是个年近四十的寒门官员,靠着治下有方、清廉自守才一步步升到郡守之位,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接过内侍手中的圣旨,他的手心瞬间冒出冷汗,手指微微颤抖——斗成然是斗氏旧部,手下虽多是乌合之众,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亡命之徒,而他麾下的郡兵,不过是由农民组成的地方武装,平日只负责缉拿盗贼、守护城郭,装备简陋,训练更是稀疏。
“郡守大人,这……这郡兵能行吗?”一旁的主簿见昭睢神色凝重,忍不住低声问道,“要不,咱们再向王上请旨,调些禁军过来?”
昭睢深吸一口气,将圣旨放在案上,缓缓摇头:“王上既然下了旨意,便是要检验新军法的成效。若此时退缩,不仅是违抗王命,更会让王上失望。事已至此,只能咬牙一试!”
他当即传令,召集南部郡下辖各县的县尉。不过两个时辰,六位县尉便齐聚郡守府议事厅。昭睢将新军法竹简重重拍在案上,声音洪亮:“王上有令,命我等用郡兵平叛!诸位都已学过新军法,今日便按军法行事——各级军官若阵亡,下级需即时接替指挥;凡斩杀叛贼者,皆按军功簿记录,战后论功行赏,绝不食言!”
六位县尉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为难之色。其中一位年长的县尉迟疑道:“郡守大人,郡兵平日只练过队列和基础的刀戈之术,哪见过真刀真枪的战场?怕是……怕是难当此任啊。”
“怕也得去!”昭睢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众人,“王命如山,容不得半分推诿!况且,新军法中明确规定,军功可换田产、可抵罪责,这对弟兄们来说,是天大的机会!”
说罢,他亲自带着众人来到城外的校场。此时,各县的郡兵已陆续集结,约莫三千余人,个个穿着粗布铠甲,手中握着锈迹斑斑的戈矛,不少人脸上还带着惧色,交头接耳,士气低落。
昭睢登上校场中央的高台,举起手中的军功簿,声音传遍整个校场:“弟兄们!斗成然是叛贼余孽,他聚众叛乱,烧杀抢掠,祸害百姓!今日,王上命我们平叛,不是让我们去送死,而是给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顿了顿,将军功簿高高举起:“按新军法,斩杀叛贼一名,赏钱百文;斩杀叛军小校,赏钱五百文、绢帛两匹;斩杀叛将,赏田五十亩、免徭役五年!若能擒杀斗成然,本王亲自为他请功,封爵赐邑!只要有功,王上绝不亏待任何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