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是陆地!
了望手的呼喊声在清晨的海面上炸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经历了六十多个日夜的航行,面对一成不变的蔚蓝与天际线,这声呼喊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疲惫不堪的水手们如同潮水般涌向船舷,挤在栏杆边,伸长脖子望向那片逐渐清晰的、苍翠的海岸线。许多人眼眶湿润,用粗糙的手背擦拭着眼睛。空气中已经能闻到一股混杂着陌生花香和热带植物腐败气息的、浓郁而湿润的味道。
终于到了!王景弘站在郑和身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陆地的气息灌满肺叶,数月来紧绷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松弛的笑容。
郑和没有说话,他举起那支精心保管的单筒望远镜,缓缓地、仔细地扫描着海岸线的每一个细节。港口、山峦、植被……突然,他移动的镜头停住了,眉头微微蹙起。传令各船,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在港外一里处下锚,呈防御阵型展开,暂缓靠岸。
为何?王景弘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转为疑惑,我们已经到了爪哇,为何不直接入港?
你看那边,港口西侧山林上空。郑和将望远镜递给王景弘,指向几个方向,那几处升起的烟柱,颜色乌黑,笔直急促,绝非寻常炊烟。那是燃烧房屋和仓廪才会有的景象。岸上正在交战。
王景弘接过望远镜望去,脸色渐渐凝重。透过镜片,他不仅能看清那几股不祥的黑烟,甚至能隐约看到海岸边一些烧毁的村落残骸,以及一些微小如蚁、但动作迅捷、手持反光长矛的身影在岸边巡逻。
就在船队缓缓调整队形,巨大的铁锚相继沉入海底之时,十余艘狭长、敏捷的爪哇战船从主要港口方向疾驰而出,船头飘扬着黑色的旗帜,船身两侧密密麻麻站着头缠布巾、手持弓矛的士兵。为首的战船上,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将领手按腰刀,用当地土语高声呼喊,语气凶狠,充满威胁。
精通南洋诸国语言的马欢早已赶到郑和身边,他侧耳倾听,脸色渐渐发白。大人,是西王(注:指当时西爪哇的统治者)的军队。他们宣称港口区域已被封锁,要求我们立即表明立场和来意,否则……否则将视我们为东王(注:指当时东爪哇的统治者)请来的援军,格杀勿论。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宝船上的官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武器。郑和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那些充满敌意的战船,冷静下令:升起大明龙旗与所有旌节仪仗。鸣放礼炮三响,示之以威,亦示之以礼。
命令迅速被执行。代表着大明皇帝威严的明黄龙旗在主桅顶端猎猎展开,同时,三声震耳欲聋的炮声依次响起,巨大的声浪在海湾内回荡,惊起远处丛林中的无数飞鸟。那支西王的小型舰队明显产生了迟疑和骚动,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
几乎在同时,另一支规模稍小、悬挂白色旗帜的船队从南面一个隐蔽的小河口驶出,快速向大明船队靠近。
东西二王的使节,看来都到了。王景弘低声道,手不自觉按在了剑柄上。
西王的使者首先通过跳板登上了清和号。他带着一队十余名全副武装、眼神彪悍的卫士,态度倨傲,甚至没有按照礼节先行问候。奉西王令旨,他开门见山,语气生硬,所有外来船只,欲停靠本王辖下港口,必须先行缴纳千两黄金作为通行税,并承诺不向东王提供任何援助。
他的话音未落,东王的使者也已登船。与西王使者的张扬跋扈不同,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文弱的年轻人,身着简朴的白袍,身后仅跟着两名年老的侍从。他先是向郑和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用流利的汉语说道:尊贵的天朝使者,请不要相信西王使者的谎言。西王背信弃义,弑君篡位,为抢夺贸易航道,已派兵屠杀了沿岸十几个忠于东王的村庄。他的贪婪永无止境。
两位使者立刻怒目相视,空气中火药味弥漫,他们的手下也纷纷手按武器,剑拔弩张。郑和抬手,做了一个平和但极具威势的手势,制止了即将爆发的冲突。大明船队奉天子诏书,抚谕四方,旨在和平通好,不会介入贵国内部事务。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但大明亦不会容忍任何无端的威胁与勒索。请两位使者回去,转告各自的主上,大明期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的爪哇。
两位使者带着不同的表情离开了。夜幕迅速降临,笼罩了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岸。郑和在舱室内秘密召见了马欢。爪哇局势之复杂,远超我们预期。郑和神色严峻,西王强势且敌意明显,东王势弱但占据道义。我们绝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稀里糊涂卷入他们的内战。你立刻挑选两名最精干、通晓当地情状的通事,扮作商人,趁夜色潜入城中,务必查明真实情况。记住,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立即撤回。
属下明白。马欢郑重点头。
子时前后,马欢与两名身手敏捷、同样精通爪哇土语及风俗的通事,换上了普通的商人服饰,将脸涂暗,乘着一艘没有任何标识的小艇,悄无声息地划向海岸。他们成功在一个偏僻的滩涂登陆,混入了一队前往城里的运货牛车队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太监秘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