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厚照:“各位早上好,时间过得真快,今儿又是周五啦!”
朱雄英:“周五了,你不出去浪?[吃瓜表情包]”
朱厚照:“晚点再浪。好了,前天和昨天说了在位天团,今天继续。
今天说的是,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首先是我朱厚照,在位15年10个月,然后是崇祯朱由检,在位16年6个月,我爸弘治,在位17年9个月,就咱仨。”
秦良玉:“那十年以下的都有谁?”
朱厚照:“十年以下的:宣德在位9年7个月,景泰帝7年5个月,木匠……天启帝6年11个月,隆庆帝5年6个月,建文帝4年1个月,就这些。
剩下的是一年以下的:洪熙帝10个月,泰昌帝29天,算一个月吧。得,天团全安排明白了。”
朱元璋:“还有一个月的?怎么这么短命?”
朱常洛:“太祖爷,明末三大案有俩都跟我有关,我也没办法啊,不过到我说故事时,再细说。”
朱厚照:“其实泰昌也挺惨,能给他颁个安慰奖[拥抱表情包]”
朱厚熜:“看吧,我活得比大家都久吧,所以啊,修道还是有用的[得意表情包]”
朱元璋:“@朱厚熜 混账东西!你和你孙子万历是活得久,但你们干人事了吗?[怒气表情包]”
朱翊钧:“不是,太祖爷,我没说话啊。”
朱棣:“好了,咱继续听故事。”
朱载坖:“我特别关心北部边境防务,注重加强军队训练,巩固边防。1570年,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气不过,投奔了咱大明。
俺答带着全鞑靼的兵到咱边界要人,时任宣府大同总督王崇古坚守不出,双方没爆发大规模战斗。
后来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安排下,咱们派使者跟俺答谈判,最后用把汉那吉换回了背叛大明、投奔鞑靼十来年的汉奸赵全,这事儿和平解决了。”
朱厚照:“家庭纠纷闹成国际事件?把汉那吉这脾气,随他爷爷俺答吧。不过用汉奸换王子,这波不亏,等于赚了个人质。”
朱元璋:“赵全那厮早该收拾!吃着大明饭,帮着蒙古打大明,千刀万剐都不多。王崇古坚守得好,没上俺答的当。”
朱棣:“高拱和张居正这招够绝!不费一兵一卒,既换回了汉奸,又稳住了俺答,比硬碰硬聪明多了。”
朱雄英:“好一个外交神操作,用一个投奔王子,换回潜伏汉奸,还顺便试探俺答底线,为后来和议铺路。”
秦良玉:“王崇古坚守不出是对的!蒙古人就盼着咱们出战,咱们按兵不动,他们耗不起,这心理战玩得溜。”
戚继光:“那会儿我在蓟镇都做好备战准备,就怕谈崩。还好高阁老他们稳住了,不然又得开打。”
张居正:“当时朝堂吵翻天,有人说该杀把汉那吉,有人说该送回去。是皇上拍板善待来者,才让俺答看到诚意。”
海瑞:“处置得当!既彰显大明气度,又清除内奸。但俺答兵临城下,可见边防仍需警惕,不能因一时和平就放松。”
朱厚熜:“我当年要是遇到这事儿,估计又得让方士算一卦……”
朱载坖:“主要是王崇古、高拱他们有办法。把汉那吉在大明住得挺舒坦,俺答那边也松口,这才有了后来的和议。”
朱载坖:“在这事儿里,大明和鞑靼通过沟通增进了了解,俺答也借着这机会再次提出封贡互市。我采纳高拱、张居正建议,跟俺答议和。
1570年,隆庆五年三月初八,我亲自下令执行和蒙古的通贡互市协议,允许册封俺答为顺义王。
同年,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都赶过来做生意。同时开展互市贸易,互通有无,缓解了和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让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生活环境,也加强了两族人民团结。
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从那以后再也没爆发过蒙古族大规模入侵事件。这就是隆庆和议!”
朱厚照:“册封顺义王?这是给俺答发荣誉市民证啊,不过能换边境安宁,值了!比我当年亲征省事多了。”
朱元璋:“互市就互市,别叫什么顺义王!给他点好处可以,不能让他觉得咱怕他,只要不打进来,做生意随便。”
朱棣:“我当年打服蒙古才开互市,你这先开互市再册封,也算另一种思路,只要能稳住北边,叫啥无所谓。”
朱雄英:“这就叫化干戈为玉帛吧,蒙古人能换铁锅茶叶,咱能换牛羊战马,谁还愿意打仗。”
秦良玉:“边境市场开放那天,我听说汉蒙百姓一起摆摊,蒙古姑娘还跟咱这边的绣娘学绣花呢,这比打仗强百倍。”
戚继光:“互市一开,蓟镇的兵都能睡安稳觉了!以前天天盯着烽火台,现在就看着商队来来往往,踏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