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深处的震动还在持续,舱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在昏暗的应急通道里扬起细小的尘雾。我重新坐回船长座椅,双手紧紧攥着数据板,目光死死盯着光幕上 “48%” 的 APU 能源读数 —— 每一秒的等待,都在消耗着我们仅存的生机。无人机的嗡鸣声从通道后方传来,虽然因为远处的混乱暂时放缓了攻击,却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提醒着我危机从未远去。
就在这时,系统的光幕突然闪烁,原本显示磁力锁结构的界面被强制切换,一道绿色的扫描光束在磁力锁三维模型上快速移动,最终停留在大门右侧的一个菱形模块上,模块边缘标注着 “能量节点(脆弱区)” 的字样。
“紧急扫描完成!在磁力锁系统中发现一处相对脆弱的能量节点 —— 该节点为磁力锁的‘功率调节单元’,负责分配各磁力模块的能源,外壳厚度仅 20mm(其他部位均为 100mm),且内部未设置多重防护屏障,若能对该节点造成物理破坏或能量过载,有 60% 概率导致整个磁力锁系统瘫痪,大门自动解锁。” 系统的机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急促,光幕上同步弹出能量节点的详细参数:“节点坐标:大门右侧 12 米,高度 8 米;推荐攻击方式:高动能冲击或能量武器打击;当前船上可利用武器:近防炮 PDG(型号:M-200,口径 20mm,单发射速 500 发 / 分钟,最大有效射程 1000 米)。”
近防炮?我猛地从座椅上站起来,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老兵” 号作为联邦早期探索舰,确实配备了两门近防炮,一门位于舰首,一门位于舰尾,用于拦截小行星碎片或敌方小型飞行器。可在我登舰的这些天里,从未想过要启用它们 —— 毕竟近防炮需要独立的能源供应,且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极大,以 “老兵” 号当前锈迹斑斑、结构松散的状态,很可能会因为后坐力导致船体撕裂,甚至推进器脱落。
“系统,你疯了吗?近防炮的后坐力至少有 50kN,‘老兵’号的舰体结构早就老化了,尤其是舰首的支撑梁,之前检测出应力值已经接近阈值,一旦开火,很可能会直接崩断!而且近防炮的能源线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报废,怎么临时接驳?” 我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手指在光幕上滑动,调出近防炮的状态报告 —— 上面清晰地写着 “能源线路断裂率 95%,炮管锈蚀程度 70%,击发机构卡滞风险 80%”,每一个数据都在宣告 “不可用”。
“方案确实存在极高风险,但当前已无其他选择。” 系统的光幕上弹出 “后坐力模拟分析图”,绿色的线条标注着船体受力分布,“通过计算,若将近防炮的发射模式调整为‘单发点射’(而非连射),可将单次后坐力降至 25kN,同时在舰首支撑梁外侧临时加装‘缓冲支架’(利用船上的废弃金属管和螺栓制作),可将结构应力值控制在 148MPa(安全阈值 150MPa),虽然仍处于临界状态,但有 90% 概率承受单次射击的后坐力。”
“至于能源线路接驳,近防炮原设计能源接口为‘高压能源接口(600V DC)’,可通过 APU 的应急能源输出端(当前输出电压 12V DC)配合‘升压模块’(从废弃货运飞船的能源系统中拆解,可将 12V 升压至 600V)进行临时接驳,接驳过程预计需要 15 分钟,期间需保持 APU 能源稳定,且不能中断推进器的最低功率运转(避免船体在应急通道中漂移碰撞)。”
光幕上同步弹出能源接驳的详细步骤:1. 拆除近防炮能源接口处的锈蚀零件,清理接触端子;2. 将升压模块固定在 APU 舱室与近防炮之间的通道内;3. 用耐高温高压线缆连接 APU 应急输出端与升压模块输入端;4. 用另一根线缆连接升压模块输出端与近防炮能源接口;5. 缠绕绝缘胶带,覆盖所有裸露的金属端子,防止短路。
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 升压模块是否能稳定工作?高压线缆是否能承受 600V 的电压?近防炮的击发机构是否会在射击时卡滞?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在我脑海里交织,可我知道,这是当前唯一能打开大门的方法,哪怕只有 60% 的成功率,哪怕要赌上 “老兵” 号的命运,也必须一试。
“系统,近防炮的炮管锈蚀会不会影响射击精度?我们需要精准命中直径只有 50 厘米的能量节点,一旦打偏,不仅无法破坏磁力锁,还会浪费宝贵的能源,甚至引来更多支援部队。”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每一个可能的漏洞。
“已通过舰首摄像头对近防炮炮管进行扫描,锈蚀主要集中在炮管外侧,内侧膛线磨损程度仅 30%,在 100 米以内的射程(当前距离磁力锁大门 80 米),单发点射的精度误差可控制在 10 厘米以内,足以命中能量节点。且可通过‘手动校准’—— 在近防炮的瞄准镜旁加装‘激光瞄准器’(从维修舱的废弃工具中找到),进一步提升射击精度。” 系统的回答打消了我最后的顾虑,光幕上的 “方案可行性评估” 从 “高风险” 调整为 “极高风险但可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