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 工业区的临时会议室内,恒星光透过破损的穹顶,在巨大的金属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面上还残留着昨夜调试设备时滴落的焊锡痕迹,空气中弥漫着纳米熔炉冶炼星晶合金后特有的、带着淡淡硫磺味的微烫气息 —— 就在 1 小时前,老周刚刚完成新型能源核心最后一个线圈零件的 3D 打印,零件表面泛着银紫色的光泽,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角落,仿佛预示着新希望的萌芽。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凯手中那卷用防水帆布包裹的图纸上,帆布边缘还沾着未干的炭笔灰,是他熬了三个通宵的证明。
“在正式展开方案前,我想先和大家回顾一段经历。” 凯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寂,他将帆布轻轻放在桌上,手指抚过粗糙的布料,像是在触摸一段沉重的过往,“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登上‘老兵号’时的场景吗?那时它的主推进器已经半报废,舰体布满弹痕,连维生系统都需要手动调节。我们靠着它逃离联邦学院的围剿,躲过追猎者的多次追杀,甚至在废弃矿场硬生生拆解过一艘追猎者巡逻舰。但在上次能源核心崩溃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修补’永远无法让它抵御更强大的敌人。”
他顿了顿,猛地掀开帆布 —— 一张足足两米长的战舰设计图在桌面上展开,边缘用图钉固定在金属桌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一艘颠覆传统认知的战舰:舰体采用艾塔尼文明特有的流线型仿生结构,舰首如鹰嘴般尖锐,表面刻满细密的灵能传导纹路,能在航行时减少 60% 的星际阻力;舰身中部环绕着三层可拆卸的环形模块,外层标注着 “灵能护盾发生器”,中层是 “能量缓冲舱”,内层为 “应急能源储备室”,三个模块通过星晶合金导线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循环系统;舰尾配备两台并列的矢量推进器,推进器外侧预留了 “灵能助推接口”,能在战斗时临时提升 30% 的航速;最引人注目的是舰桥上方矗立的 “星晶感应塔”,塔身由纯度 99.9% 的星晶单晶打造,顶端的感应圆盘能 360 度捕捉灵能信号,下方连接着如同神经网络般复杂的能量回路,将灵能系统与机械系统完美串联。
“这就是我提出的‘奇美拉’级战舰计划。” 凯的手指在图纸上缓缓滑动,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压抑已久的光芒,“‘奇美拉’源自古老神话,是拥有狮头、羊身、蛇尾的强大生物,象征着‘融合’与‘突破’。我们的‘奇美拉’级,同样融合了四类核心技术 —— 艾塔尼文明的灵能操控科技、‘希望方舟’数据库中的能源理论、人类联邦传承的机械工程经验,以及我们这一年来改造‘老兵号’的实战心得。它不是对任何现有战舰的修复,而是为对抗追猎者量身打造的‘全新物种’,是我们从‘幸存者’向‘反抗者’转变的标志。”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恒星光穿过灰尘时产生的细微 “光柱” 在空气中浮动。星璃的手指轻轻触碰图纸上的灵能回路,额间的晶体不由自主地泛起淡紫色微光,她能隐约 “感知” 到回路中流动的能量轨迹,像是在触摸一个鲜活的生命;雷诺俯身盯着舰首的结构细节,手指在空气中模拟撞击动作,思考着如何在近距离战斗中利用舰首突破追猎者的阵型;莉娜则将目光聚焦在推进器与武器系统的布局上,大脑飞速计算着航速与火力覆盖范围的匹配度;老周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凑近图纸查看零件标注,时不时用铅笔在草稿纸上记录关键参数;小林虽然对技术细节一知半解,却也被图纸上那股充满力量感的设计震撼,眼中满是期待。
“接下来,我详细说明设计理念的核心 ——‘灵能 - 机械双核心驱动系统’。” 凯拿起一支红色炭笔,在图纸上圈出两个关键区域,“战舰的主能源来自我们即将组装的新型聚变核心,它采用艾塔尼的‘磁约束聚变技术’,输出功率是‘老兵号’原核心的 2.5 倍,能为推进器、电磁炮等机械系统提供稳定动力;同时,我们在舰体内部铺设了总长度超过 500 米的星晶合金导线,这些导线能将星璃的灵能或星晶矿石的能量,转化为灵能护盾、灵能主炮的驱动能源。这两个核心相互独立又彼此备份,就算聚变核心被摧毁,灵能系统仍能维持战舰的基础航行与防御;反之,若灵能系统失效,机械系统也能保证我们安全撤离。这种设计,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老兵号’因单一能源崩溃而陷入绝境的覆辙。”
“我有个疑问。” 老周突然开口,他推了推老花镜,指着图纸上两个核心的连接点,“我们在小型设备上验证过灵能与机械的兼容性,但战舰的能量需求是小型设备的上千倍。以灵能主炮为例,单次发射需要消耗的能量相当于 10 个应急能源核心,这么庞大的能量在传输过程中,如何避免两种能量对冲?之前‘奇美拉协议’的失控,就是因为能量兼容出现了致命漏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