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 工业区的临时物资统计室内,三张巨大的金属板上贴满了泛黄的纸张 —— 最左侧是 “奇美拉” 级战舰的资源需求清单,红色马克笔在 “星晶单晶”“超导线圈”“灵能催化剂” 等条目旁画满了感叹号;中间是现有资源库存表,大部分数字后都跟着刺眼的 “短缺” 标注;右侧则是团队手绘的 “先锋号” 内部结构图,密密麻麻的线条间,用炭笔圈出了十几个 “待探索区域”。恒星光透过破损的窗户,在清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 ——“奇美拉” 计划启动仅一周,资源缺口就已凸显,按现有库存,星晶合金的储备只够制作 30% 的核心零件,超导线圈更是完全空白,计划随时可能因资源耗尽而停滞。
“先算一笔明账。” 凯将一杯冷却的循环水推到桌中央,手指重重落在需求清单上,“‘奇美拉’级战舰的核心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可替代资源’,包括星晶单晶(需 12 块,每块直径 50 厘米)、灵能催化剂(500 毫升)、超导线圈(200 米),这些是灵能系统和能源核心的关键,没有就无法启动战舰;第二类是‘可替代但影响性能资源’,比如纳米合金板(需 500 块)、高强度螺栓(1000 个),可用普通金属替代,但会降低战舰的防御和结构强度;第三类是‘消耗性资源’,如焊接剂(10 升)、绝缘胶带(50 卷),虽然普通,却不可或缺。目前,不可替代资源的缺口达到 70%,可替代资源缺口 50%,消耗性资源勉强够支撑 1 个月。”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计算器,指尖在按键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最终停在一个令人心惊的数值上:“按我们现有的纳米熔炉和精炼厂效率,就算 24 小时不间断生产,星晶单晶至少需要 45 天才能炼出 1 块,12 块就是 540 天,远超计划的 3 个月工期;超导线圈更麻烦,我们没有专用的超导材料,只能从废弃的科研设备上拆解,可‘先锋号’现有的废墟里,连半米可用的线圈都找不到。”
莉娜靠在金属板旁,眉头紧锁地看着 “先锋号” 结构图:“之前的侦查只覆盖了 B7、C3 两个泊位和工业区,‘先锋号’的其他区域,比如地下四层的‘科研试验区’、西北翼的‘物资储备库’,因为结构坍塌或有辐射残留,一直没敢深入探索。会不会…… 那些地方还藏着我们需要的资源?”
“科研试验区有辐射风险,之前的探测器显示,那里的辐射剂量超过安全阈值 3 倍,进去后 10 分钟就会出现头晕、呕吐的症状,长期暴露甚至会损伤基因。” 雷诺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担忧,“物资储备库更危险,根据‘先锋号’的事故记录,那里在追猎者袭击时发生过爆炸,内部布满了未引爆的炸弹,强行进入很可能引发连锁爆炸,把整个区域都炸塌。”
星璃的手指轻轻划过结构图上 “科研试验区” 的标注,额间的晶体突然微微颤动,灵能像细密的探针,穿透纸张,仿佛在感应远方的资源信号:“我的灵能能隐约感应到科研试验区的深处,有微弱的‘星晶能量波动’,不是普通的星晶粉末,更像是…… 完整的星晶单晶!而且波动很稳定,说明单晶没有受损,可能被存放在防辐射的密封容器里。至于物资储备库,灵能感应不到爆炸物的信号,或许…… 之前的爆炸已经让大部分炸弹失效了?”
她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沉闷的氛围。团队成员的目光都集中在星璃身上,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 如果科研试验区真的藏有星晶单晶,就能解决最关键的不可替代资源缺口;若物资储备库的爆炸物已失效,或许能找到超导线圈或其他稀有零件。
“那就制定‘双管齐下’的方案。” 雷诺猛地一拍桌子,语气坚定,“第一,内部挖掘:组织精干小队,穿戴防辐射装备,深入科研试验区和物资储备库,寻找隐藏资源;同时,改造现有设备,尝试用基础材料转化稀缺资源,比如用星晶粉末和普通金属混合,模拟超导材料的性能,就算效果打折扣,也能解燃眉之急。第二,外部采集:派出侦查小队,驾驶‘蜂鸟’穿梭机,前往周边的小行星带和废弃矿场,针对性采集星晶矿石、金属矿脉,补充资源储备。两条路同时走,总有一条能走通。”
方案确定后,团队立刻开始细化执行步骤,首先是 “内部挖掘” 计划:
? 科研试验区探索小队:由星璃、凯、小林组成。星璃负责用灵能感应定位星晶单晶,避开高辐射区域;凯携带辐射检测仪和便携式防辐射帐篷,确保小队的安全;小林则准备急救包和抗辐射药物,应对突发的辐射中毒症状。装备方面,从仓库找到 3 套老旧的防辐射服,虽然防护效果只有 80%,但配合抗辐射药物,足以支撑 2 小时的探索;还拆解了工业区的灵能屏蔽膜,贴在防辐射服内侧,进一步减少辐射伤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