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晕厥,张世荣协理朝政!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腊月里的一盆冰水,将李致贤与赵茂因发现隆昌号线索而刚刚升起的一丝热切,浇了个透心凉。密室中,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灯烛火苗不安地跳动,映照着两人凝重至极的脸色。
“陛下……怎会在此刻……”李致贤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深知陛下虽近年身体偶有不适,但绝未到骤然晕厥的程度,此事背后,是否另有隐情?是积劳成疾,还是……有人做了手脚?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若真是后者,那张世荣的狠毒与胆大妄为,已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赵茂眼神冰冷,周身气息凛冽如刀。“龙体欠安,权柄暂移……好一个‘暂移’!”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张世荣等待这个机会,恐怕已经等了很久了。协理朝政……这意味着,在陛下康复之前,或者说,在有人能制衡他之前,他几乎可以调动朝廷大部分力量,包括刑部、京兆尹,甚至……部分京营兵马!”
这才是最致命的威胁!之前双方还在暗处角力,虽有王书吏之死的血腥警告,但大体仍在某种规则和潜规则的框架之内。可一旦张世荣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最高行政权,他完全可以动用国家机器,以“清查匪类”、“整顿朝纲”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对李致贤一派,乃至对赵茂的江湖势力,进行公开的、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必须立刻调整策略。”李致贤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硬碰硬绝不可行。张世荣此刻权势熏天,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当务之急,是隐忍,是收缩,保存实力,静待时机。”
赵茂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杀意和焦躁,他明白李致贤说的是对的。“如何隐忍?他必然会趁势追击,绝不会给我们喘息之机。”
“首先,殿下您和您的人,必须立刻进入最深的潜伏状态。”李致贤语气斩钉截铁,“所有针对张府、隆昌号、乃至苏氏的主动侦查行动,全部暂停!联络点更换,人员分散,非必要绝不聚集、绝不传递消息。我们现在输不起任何一次暴露。”
赵茂沉默片刻,重重点头:“好。我即刻下令,所有人转入‘冬眠’,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被动接收信息渠道。”
“其次,”李致贤看向赵茂,目光深邃,“在我这边,我会立刻改变之前的强硬姿态。对上,对张世荣及其党羽,我会表现出……适当的‘退缩’和‘顺从’。或许可以借陛下病重为由,主动放缓甚至暂停一些敏感的调查,上表请罪,自责行事操切,引发朝局动荡云云。以此麻痹对方,换取周旋的空间。”
这是示弱,是韬光养晦,对于一向以刚直着称的李致贤而言,无疑是极其痛苦的决定。但为了大局,他必须如此。
赵茂看着李致贤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屈辱和决然,心中震动,沉声道:“委屈李大人了。”
“无妨。”李致贤摆摆手,眉头依旧紧锁,“这只是权宜之计。张世荣未必会完全相信,但至少能暂时缓解明面上的压力。我们真正的生机,在于两处:一,陛下能否尽快康复,收回权柄;二,我们能否在暗中,更快地找到那足以一击致命的铁证!”
他指着桌上那份关于隆昌号和黑箱子的情报:“这条线,不能断,但方式必须改变。不能强攻,只能智取,等待最适合的时机。另外,我们或许可以留意其他方面的动静。张世荣骤然得势,其党羽内部是否会因权力分配而产生新的矛盾?其他皇子、勋贵、乃至后宫,对此局面又会作何反应?任何一丝可能的裂痕,都是我们的机会。”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许久,将后续行动的细节、联络方式、应急预案逐一敲定。直到窗外天色将明,李致贤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悄然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和压抑。
皇宫大内传出消息,皇帝病情反复,需要绝对静养,除张世荣等少数几位“辅政”大臣外,任何人不得打扰。朝会暂停,所有政务皆由张世荣主持的“临时枢机会”处理。
张世荣果然没有浪费这“天赐良机”。他协理朝政的第一道命令,便是以“京畿防务攸关圣驾安危”为由,调整了部分京城及宫禁的守卫将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第二道命令,则是下令刑部、都察院“全力缉拿扰攘京城、目无王法的茂儿爷一伙”,措辞严厉,限期破案,并赋予其调动地方厢军配合的权力。
一时间,京城内外,明岗暗哨陡然增多,兵丁衙役四处巡查,盘问可疑人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赵茂手下的江湖势力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好在提前接到了指令,化整为零,隐匿行迹,才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但一些外围的联络点和情报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而在朝堂之下,无形的清洗也在进行。几位此前与李致贤走得较近、或在查账过程中提供过有限协助的中低级官员,被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或调任闲职,或勒令回家“反省”。李致贤本人,则仿佛真的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局和张世荣的权势所震慑,变得沉默了许多。在仅有的几次枢机会小范围议事中,他不再与张世荣正面冲突,对于其提出的人事任命和政务处理,大多保持了沉默,甚至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会勉强附和一两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衣盗请大家收藏:(m.zjsw.org)白衣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