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三万降卒,如同怀抱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营地内,绝望、恐惧、仇恨的情绪交织弥漫,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灾难。
魏缭的第一步,是打破这种凝固的绝望。他并未披甲,仅着一身素色深衣,在蒙毅率领的精锐护卫下,走入降卒营地核心。
他站在一个临时垒起的土台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一张张或麻木、或愤怒、或茫然的脸。
“诸位赵国的将士,”他的开场白让骚动的人群略微安静,“我知道,你们失去了袍泽,失去了家园,如今性命亦操于他人之手。”
没有虚伪的安抚,直接承认残酷的现实,反而让一些降卒抬起了头。
“战争之残酷,你我所见略同。然,大王有令,放下兵刃者,可活。我,魏缭,在此立誓,并以性命向王翦将军担保,只要尔等不生变乱,遵纪守法,我必竭力为尔等寻一条活路,而非死途。”
活路!这个词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强壮者,可愿凭气力,为我大秦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水渠?每日管饱,按劳计酬,可养家小。”
“有技艺者,工匠、医者、识文断字者,可另行登记,量才录用,待遇优于卒伍。”
“愿归田者,待局势大定,亦可酌情安排,分发田亩,使其耕作。”
他给出的不是空泛的承诺,而是具体的选择。生存的希望,开始在一些人眼中点燃。但也有人质疑。
“秦人狡诈!安知非缓兵之计,待我等松懈再行屠戮?”人群中有人高喊。
魏缭看向声音来源,坦然道:“我无法以空言取信于诸位。时间将证明一切。但我可告知诸位,我已立下军令状,尔等之安危,与我魏缭之性命,已系于一处!尔等生,我生;尔等若因变乱而死,我魏缭,必先诸位而死!”
以性命担保!此言一出,连蒙毅都为之动容。降卒之中,更是出现了巨大的骚动。他们从未见过一个秦军高官,会将自己的命与他们的命绑在一起。
接下来,魏缭与蒙毅配合,开始了艰难的管理。蒙毅负责外围警戒和军纪,以绝对的武力作为后盾,杜绝任何大规模暴乱的苗头。魏缭则深入营内,处理具体事务。
他建立了清晰的登记制度,让降卒按籍贯、特长分队。他亲自过问饮食供给,虽不丰盛,但力求足量、卫生,杜绝克扣。他甚至允许降卒在严密监视下,推举代表,反映诉求,调解内部纠纷。
一次,小股降卒因口粮分配不均险些械斗,魏缭及时赶到,并未简单弹压,而是彻查原委,处置了从中舞弊的秦军小吏,重新公平分配。此举极大赢得了部分降卒的信任。
他并非一味怀柔。对于试图煽动叛乱、冥顽不灵者,他请蒙毅以雷霆手段迅速处置,绝不姑息。恩威并施,秩序才得以渐渐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魏缭消瘦了许多,眼中常带血丝。他不仅要应对降卒复杂的人心,还要抵挡来自秦军内部某些将领的质疑和冷眼。但他心中的那道信念,如同砥柱,支撑着他。
消息传回咸阳。章台宫内,嬴政看着王翦的奏报和魏缭的详细陈情,沉吟良久。李斯侍立一旁,进言道:“大王,魏缭此举,虽收部分人心,然过于行险,若失控……”
嬴政抬手打断了他,目光锐利:“李斯,你只见其险,未见其利。若此三万降卒能安稳消化,则其余数十万皆可仿效。不费刀兵,而得数十万劳力、兵源,更可瓦解山东各国死战之心。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善之策。”他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这个魏缭,总能给寡人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角。”
半月后,咸阳的诏书终于抵达邯郸大营。
喜欢大秦帝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秦帝国风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