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徽的“邀请”被魏缭以谦恭而坚定的姿态回绝,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北疆大营这表面平静、内里暗涌的水面下,激起了层层难以察觉的涟漪。使者团那边似乎暂时偃旗息鼓,杜徽本人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公务接触,几乎不再露面,连带着他那些随员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四处“闲谈”打探。大营内紧张的气氛,仿佛因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而略有缓和。
然而,无论是蒙恬还是魏缭,都未曾有丝毫放松。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窒息。蒙恬加派了更多心腹,对使者团驻地、工坊周边乃至所有可能与外界联系的渠道,进行了更为严密的监控。他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等待着猎物下一次躁动。
魏缭则更加专注于新弩的试制。杜徽的按兵不动,并未让他感到安心,反而让他确信,对方正在酝酿更致命的一击。他必须抢在对方发难之前,让这张“破军弩”真正成型,使之成为足以改变局部力量对比、让蒙恬更有底气直面咸阳压力的实绩。
工坊内的炉火日夜不熄,敲打声、研磨声、调试弩弦的嗡鸣声交织成一片充满力量感的乐章。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与调整,复合弩臂的强度与韧性终于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点,经过特殊处理的牛筋弩弦也展现出了远超普通材料的耐久与弹性。最关键的核心部件——以魏缭改进的“阴阳扣”连接的悬刀与钩心,在经过数百次极限击发测试后,依旧运作流畅,未见明显磨损。
这一日,魏缭亲自将最后调试完毕的部件,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当最后一根销钉嵌入,整张弩身浑然一体,线条流畅,透着一种冷峻而危险的美感。它比制式蹶张弩略重,但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成了!”一位满头大汗的老工匠看着这凝聚了众人心血的作品,声音带着颤抖与激动。
魏缭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抚过冰凉的弩臂,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蓄势待发的力量。他取过一支特制的、加长了箭杆、加重了三棱箭簇的弩箭,沉稳地将其填入箭槽,然后双脚踩住弩镫,腰背发力,伴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绞盘转动声,弩弦被缓缓拉开,最终“咔哒”一声,稳稳挂在了悬刀之上。
他端起这具被暂时命名为“破军”的新弩,走到工坊内临时设置的、足有百步远的靶场。所有工匠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跟随着他。
瞄准,屏息,扣动悬刀!
“嘣——!”
一声远比寻常弩箭发射更加沉闷、更加有力的震响陡然爆发!仿佛弓弦撕裂了空气!众人只觉耳膜一震,那支特制的弩箭已然化作一道模糊的黑线,以肉眼几乎难以捕捉的速度,瞬间跨越百步距离!
“咚!”一声沉闷的巨响从靶位传来!
众人定睛看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面用以测试的、厚达三寸的硬木靶牌,中央赫然被洞穿了一个碗口大的窟窿!弩箭去势不减,深深钉入了靶牌后方的土墙之中,直至箭羽!
百步穿杨!不,这是百步破甲!
短暂的寂静之后,工坊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老工匠们热泪盈眶,互相拍打着肩膀,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们亲手参与铸造的利器,拥有着如此恐怖的威力!
魏缭放下仍在微微震颤的弩身,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荡。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他在北疆立足的根基,是反击幕后黑手的第一件像样的武器!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大营。蒙恬闻讯,立刻亲自赶到工坊。当他亲眼看到那面被洞穿的靶牌和深深嵌入土墙的弩箭时,这位见惯了沙场杀伐的大将,眼中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赞赏。
“好!好一具‘破军’弩!”蒙恬用力拍了拍魏缭的肩膀,声音洪亮,“有此利器,我北疆儿郎如虎添翼!匈奴豺狼,何足道哉!”
他当即下令,工坊全力开工,优先打造“破军”弩的核心部件,并选拔精锐弩手,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同时,他亲自撰写奏章,将“破军”弩试制成功之事,以六百里加急,密报咸阳。奏章中,他客观描述了新弩的性能,强调了其对巩固边防的重要意义,并对魏缭的功劳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其身份背景,依旧沿用“营中匠师”的说法,未做深究。
蒙恬很清楚,这份奏章一旦抵达咸阳,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出于对强军利器的渴望,还是对魏缭这个“失踪”人物的关注,咸阳的目光都将再次聚焦北疆。他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让“破军”弩形成规模,并做好应对一切可能的准备。
就在大营上下因“破军”弩的成功而士气大振、紧锣密鼓地准备量产与训练之时,杜徽使者团驻地,那间门窗紧闭的书房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杜徽面无表情地听着一名心腹随从的低声禀报,内容是“破军”弩试射成功的细节以及蒙恬已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咸阳的密报。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案几上划动着,眼神阴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帝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秦帝国风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