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过去,曾经在丹盟京城总部进行过炼丹师考核的陈承安依旧是丹盟的传说,这么多年,从来无人超越。
陈承安在丹盟晃了一圈,与丹辰子大师寒暄一阵,虽然昨日才见过面,这次见面却是另一番景象。
丹盟内堂,香茗氤氲。
丹辰子大师亲自为陈承安斟上茶,她身着素雅长袍,虽岁月在她眼角留下了轻微细纹,却难掩其清雅风姿与那双沉淀着智慧的眼眸。她看着陈承安,脸上带着由衷的欣喜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重。作为成名多年的修行界名宿,丹辰子此刻却毫无前辈的架子,反而像是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知己。
“陈少,昨日宫宴之上,人多眼杂,未能与你深谈。今日你倒是先来了我这里,你我二人稔熟已久。你来这京城丹盟分部,我自然心中甚是快慰。不过陈大少忙的是家国大事,今日你来,若是有事,便先说事儿吧。”丹辰子莞尔一笑,声音温润如玉。她目光敏锐地察觉到陈承安气息愈发渊深似海,看似平和,实则如潜龙在渊,不由得在心中暗叹后生可畏,更感念当年北境并肩论道之情。
陈承安接过茶盏,微微颔首:“大师客气了。昨日匆匆一瞥,见大师神华内敛,丹道修为想必又有精进,还未恭喜。”
“呵呵,这还要多亏了你当年在北境的一番点拨。”丹辰子感慨道,眼中有追忆之色,“你提出的那些理念,诸如‘药性相生非止于表,君臣佐使需引天地灵机为用’,真正是点醒了梦中人。说起来,青青那丫头,天赋心性皆是上佳,又得了你几分真传,如今在我门下已是青出于蓝,每每与她探讨,也常让我有新的感悟。” 提到共同的后辈和擅长的丹道,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融洽,言笑晏晏,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北境冰原上,围着丹炉畅谈不休的时光。
闲谈片刻后,陈承安放下茶盏,神色稍正,说道:“大师,我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商。”
“哦?但说无妨。”丹辰子也收敛了笑容,认真倾听,素手轻抚茶盏边缘。
“我欲往寒冥关丹盟新总部一行,”陈承安平静地说道,“打算停留十五日,开坛讲解丹道。想请大师出面,组织丹盟内优秀且有资质的炼丹师,分批次前往寒冥关。无论是京城的,还是各处分盟的,只要有潜力、肯钻研,皆可前来。”
此言一出,丹辰子娴静的面容上先是掠过一丝惊愕,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不禁稍稍坐直了身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陈少,你……你所言当真?你要开讲十五日?”
由不得丹辰子不激动。陈承安的丹道造诣,早已被丹盟奉为传说,是无数炼丹师仰望的丰碑。千年以来,不知多少天才试图模仿甚至超越他当年考核的记录,却无人能及。他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直指大道的理念,早已通过北门青青和丹辰子本人,在丹盟高层中小范围流传,被奉为圭臬。只是陈承安本人行踪飘忽,极少公开讲授,如今他竟主动提出要系统讲解十五日,这对于整个丹盟,对于天下炼丹师而言,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缘!
“自然当真。”陈承安点了点头,“丹道一途,闭门造车终是下乘,需博采众长,交流印证。寒冥关地处北境,连接两界,灵气与资源皆有独到之处,在那里讲道,或许能让大家有不一样的体会。”
“好!好!好!”丹辰子连声道好,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此乃丹盟千年未有之盛事!承安,你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我立刻以总部长老的名义,传讯各处分盟,遴选最具慧根、心性上佳的弟子前往!绝不会辜负你此番传道之心!”
丹辰子对于陈承安丹道的认知仍旧停留在当年丹师考核的时候,那时候的陈承安一手炼五丹,丹丹属性不同,五行大丹信手拈来地炼制出来,着实惊艳了一个时代,让这一次考核成为丹盟的绝唱,因为千年来无数个惊才绝艳的炼丹天才也都曾经尝试着超越陈承安,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炼丹师入门门槛不高不低,但若是想成为一个绝品的炼丹师,那对其心性,悟性,天性,天赋也都有着相应的要求。
炼丹一道,看似以金石草木为材,以鼎炉真火为器,实则乃是窃取阴阳、斡旋造化的玄妙之事。其入门门槛,说高不高,能辨识百草、熟记丹方、操控火候者,便可尝试;说低却绝不低,欲臻化境,则对“心性、悟性、天性、天赋”四者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缺一不可。
炼丹之道,心性为基,如鼎足之稳。道家经典《清净经》有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炼丹师于丹房之中,面对炉火纯青,往往需要枯坐数日乃至数月,心神稍有一丝躁动,火候便有差池,一炉丹药尽毁。此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佛家亦讲求“戒、定、慧”,其中“定”字功夫,便是对心念的掌控,与炼丹时需摒除杂念、心神专一之理暗合。前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论医者心性,亦可通于丹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炼丹师若无此澄澈清明、坚韧不拔之心性,便如筑室于流沙之上,终难成器。
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炼丹师,悟性为引,如药引之灵。丹道并非照本宣科之事。丹方是死物,而药材之年份、产地、药性,乃至天地灵机之流转、四季寒暑之更迭,皆在变化之中。若无悟性,便只能成为循规蹈矩的“丹匠”,终生难以创新,更无法理解丹道更深层次的奥秘。
《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那冥冥中的“火候”把握、“君臣佐使”药力融合的玄妙时机,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便需要极高的悟性,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失败中悟真理。正如《周易·系辞》所言:“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缺乏这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性,便永远无法窥见丹道之堂奥。
同时,炼丹师这个职业,天性为合,如五行之谐。此“天性”并非指性格,而是指其人与天地自然、与丹道本身的亲和之力。道家内丹学讲究“人身一小天地”,外丹炼制亦是模拟天地造化之功。一个优秀的炼丹师,往往对草木金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能直觉地感知其内在的“性情”。
喜欢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请大家收藏:(m.zjsw.org)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