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丰收节的余韵还没散,一场“跨越年龄的传承”,就在全球文明学院悄然开启。老周、张大爷、柳晴这些“老辈守护者”,各自开设了“传承课”——没有课本,没有固定教案,只讲末日里的求生经历,讲重建时的酸甜苦辣,讲每一株灵植、每一粒粮食背后的故事。
第一堂传承课,是张大爷主讲。他坐在学院的草坪上,身边摆着一袋多穗麦种子,面前围满了来自全球的孩子。张大爷拿起一粒种子,轻轻捏在手里,声音慢慢响起:“这粒种子,是末日里我从废墟的粮库里翻出来的,当时就剩这么一小袋,我揣在怀里,怕潮、怕冻,走了半个月,才带到最初的绿洲营地。那时候,咱们就种在简易的暖房里,每天守着,就怕它不发芽——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种子,是咱们活下去的希望啊!”
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张大爷手里的种子,南极的小冰忍不住举手:“张爷爷,那时候没有固生草,也没有净化灵液,种子要是不发芽,你们怎么办呀?”张大爷笑了,摸了摸小冰的头:“那就再找!哪怕翻遍十座废墟,也要找到能发芽的种子。现在好了,你们有双能暖房,有固生草,有吃不完的粮食,但你们要记住,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以前的人拼着命保住的,是现在的人用心种出来的,不能浪费。”
第二堂课,老周带着孩子们去了机械基地。他指着角落里一辆破旧的“初代净化车”——车身布满划痕,车轮还是用废弃钢材焊的,和现在的重型装甲车比,显得格外简陋。“这是咱们造的第一辆净化车,”老周摸着车身,眼里满是回忆,“那时候没材料,没设备,我和几个兄弟,拆了十辆废弃汽车,才凑够零件,白天修,晚上守,就怕变异生物破坏。第一次开着它去净化水源,看着浑浊的水变清,大家都哭了——因为有了干净的水,咱们就能种更多庄稼,就能活下去。”
非洲的阿木,伸手摸了摸初代净化车的车轮,认真地说:“周爷爷,我以后也要造净化车,造最厉害的那种,给草原的牧民送干净的水,给黑犀牛喝!”老周笑着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机械零件,递给阿木:“这个给你,以后跟着爷爷学,爷爷教你造最厉害的机械,守护草原,守护黑犀牛。”
柳晴的传承课,则在灵植培育区。她带着孩子们,走到那棵最早开花的珙桐树旁,树上的“白鸽”正随风摆动。“这棵珙桐树,是从末日之前的基因库里激活的第一颗种子,”柳晴轻轻摸着树干,“刚发芽的时候,就遇到了能量抑制因子,咱们用净化灵液浇,用固生草护,守了整整一个月,它才慢慢长起来。现在它开花了,不仅好看,还能吸引蜜蜂、蝴蝶,帮周边的植物传粉——这就是生态的共生,咱们保护植物,植物也会反过来守护咱们。”
孩子们都学着柳晴的样子,轻轻摸了摸珙桐树的枝条,美洲的小学员,还特意用终端录下了树叶的声音,说要带回森林,让森林里的小伙伴也听听“白鸽”树的声音。
姚浩也去听了每一堂传承课,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些故事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团结与希望”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传承课进行到一半时,全球文明联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请”——来自大洋洲岛屿营地的渔民,说他们在海上捕鱼时,发现了一座“漂浮的废弃城市”,城市里有不少末日之前的“海洋生态修复设备”,还有一些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植物种子,希望联盟能派团队去帮忙探索,要是能修复设备,就能改善周边的海洋生态,让渔民捕到更多鱼,还能给大洋上的漂泊营地,找一个更安稳的落脚点。
“漂浮废弃城市!”姚浩眼前一亮,这对改善海洋生态至关重要。他立刻召集老周、柳晴、阿凯,还有海洋生态专业的学员,驾驶三辆改装后的“双能海巡车”——老周给海巡车加装了“防腐蚀层”和“水下探测仪”,能在海里行驶,还能探测水下设备的位置;柳晴则准备了“耐盐灵植”幼苗和净化灵液,要是遇到海洋污染,就能及时清理;阿凯带着精锐,负责清理城市里可能出现的变异生物,确保探索安全。
出发前,小冰和阿木特意来送姚浩。小冰把一颗晒干的草莓干,塞进姚浩手里:“姚叔叔,海上风大,你带着这个,饿了就吃一口,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给我们讲漂浮城市的故事!”阿木则把自己画的“守护图”,贴在海巡车的车门上,图上有姚浩、有海巡车,还有海里的鱼儿,他说:“姚叔叔,这张图能保护你,让你平平安安回来!”
姚浩收下草莓干,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放心吧,叔叔一定平安回来,给你们讲漂浮城市的故事,还会带海里的植物种子,咱们一起种在南极的暖房里,让小花园里也有海里的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姚浩大王历险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姚浩大王历险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