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落的清溪村,像被裹进了一层白绒毯里。晨起推开门,天地间一片素白,屋顶、田埂、老树枝桠上都积着薄薄一层雪,连空气都透着清冽的凉,吸进肺里,沁得人鼻尖发颤。
筱棠裹紧了厚棉袄,脖子上围着陆衍送的浅灰色围巾(上次她织了围巾给他,他回赠了一条更厚实的),踩着积雪往育苗棚去。雪粒“咯吱”响,在寂静的清晨里格外清晰,远远望见育苗棚时,她加快了脚步——保温膜上积了层雪,得赶紧扫掉,不然会压塌棚架,还挡了阳光。
“小妹,等等!我来帮你!”身后传来明浩的声音,他扛着把竹扫帚,裹得像个圆滚滚的团子,帽子檐上还沾着雪,“妈说你肯定一早去棚里,让我跟你一起,扫雪、浇水都能搭把手。”
筱棠笑着停下:“正好,棚顶的雪得两个人扫,你够得着高处。”
两人到了育苗棚,先踮脚把棚顶的积雪扫下来,雪粒簌簌落在地上,堆起小小的雪堆。掀开草帘时,暖融融的气息混着青草香扑面而来,和棚外的寒凉截然不同——棚内温度表显示十一度,比外面高出近二十度,湿度计上的指针稳稳停在七十,正是幼苗生长的好条件。
“你看!小苗长真叶了!”明浩凑到苗床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欢喜。
筱棠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之前那层嫩黄的子叶间,已经冒出了细小的真叶,嫩绿色的,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像一个个撑开的小巴掌,沾着棚内凝结的水珠,鲜灵得很。“比预想的长得快,”她拿起洒水壶(里面是提前在屋里温过的灵泉水,稀释了六倍,怕冻着小苗),弯腰往苗床里细细浇着,“这几株长得最壮,根肯定扎得深。”
明浩蹲在旁边,学着她的样子轻手轻脚地拔杂草,嘴里念叨:“三哥说,等雪化了,就把东坡的地再整一遍,铺上层腐熟的羊粪,开春移栽的时候,小苗能长得更欢。”
“嗯,羊粪得提前腐熟好,不然会烧根。”筱棠点头,想起前几天陆衍说的,农科院会送一批生物菌肥来,专门给草药苗用,“过两天农科院送肥来,到时候掺在土里,肥力更足,还不烧苗。”
两人正忙着,棚外传来了自行车铃铛声,雪地里两道车轮印蜿蜒过来——是王教授和小李,车后座绑着个保温箱,车把上挂着厚厚的棉手套。“筱棠、明浩,早啊!”王教授摘下沾着雪的帽子,呵着白气笑,“雪天路滑,来晚了点,特意来看看鱼卵和小苗。”
“快进来暖和暖和!”筱棠连忙掀帘,把两人让进来,“小苗刚长真叶,长得可好了;灵鱼那边……没出啥岔子吧?”
“好得很!”小李先开口,搓着冻红的手,语气兴奋,“鱼卵开始破膜了!凌晨我来巡查,就看见几尾小鱼苗钻出来了,拖着个小卵黄囊,在水里慢悠悠游呢!”
这话一出,筱棠心里猛地一松,连呼吸都轻快了些:“真的?那咱们快去看看!”
几人锁好育苗棚,踩着积雪往灵鱼温棚去。雪落在保温膜上,簌簌往下滑,棚内的温度比育苗棚更高,电子温度计显示二十度,暖得人能解开棉袄扣子。
暂养池里的景象,比想象中更让人惊喜——水面上,十几尾极小的小鱼苗正游着,身体只有指甲盖那么长,通体半透明,能隐约看见里面的卵黄囊,尾巴尖带着一点点银亮的鳞光,像撒在水里的细碎星光。三条成鱼在鱼苗周围游弋,动作放得极轻,像是在守护着这些小家伙。
“你看这破膜率,比预期高多了!”王教授蹲在池边,手里拿着放大镜,眼睛亮得很,“普通野生鱼的鱼卵破膜率能到六成就算高了,这灵鱼的破膜率,保守估计得有八成以上,说明水质和温度调控得太到位了。”
小李拿着记录本,飞快地写着:“鱼苗活性很强,没有畸形,卵黄囊吸收正常,照这个速度,三天左右就能开口吃食了。王教授,咱们带的专用鱼苗饲料,正好能用上。”
“嗯,按比例兑进水里,少量多次喂。”王教授叮嘱着,转头看向筱棠,语气里满是赞许,“筱棠,你这‘溪水源’真是块宝地,不仅养出了含灵源肽的成鱼,连鱼苗都这么壮实。我们回去检测了最新的水样,里面那几种微量矿物质,在鱼苗破膜时浓度刚好达到峰值,像是特意为它们准备的‘营养剂’。”
筱棠笑着应着,心里却清楚,那“峰值”是她昨晚特意来,往池里兑了小半桶稀释的灵泉水——怕鱼苗破膜时缺营养,又不敢兑太多,只能小心翼翼控制量,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正看着,棚外传来了明杰和刘娟的声音。两人扛着木梯,手里拎着个布包,走进来道:“陆大哥让我们送些干草来,说雪天怕温棚漏风,用干草把棚边的缝隙塞住,更保暖。”
刘娟放下布包,凑到池边看鱼苗,眼睛瞪得圆圆的:“这就是小鱼苗啊?真小,还透透亮亮的,太可爱了。”
“等它们长大,就跟成鱼一样,鳞片银闪闪的。”筱棠轻声说,怕声音大了惊着鱼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