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晨雾还没散,像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着村头的老槐树和错落的土坯房。霜气沾在帐篷的帆布上,凝成细小的水珠,风一吹,便“滴答”落在地上,砸出一个个浅浅的湿痕。段筱棠是被帐篷外的马蹄声惊醒的——不是村里的驴车,更沉、更稳,带着某种规律的节奏。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身时,陆衍已经穿好了衣服,正弯腰帮她叠着棉袄,指尖带着清晨的凉意:“农科院的团队到了,比预计的早了半个时辰。”
筱棠瞬间清醒,麻利地套上棉袄,领口的棉布还带着炭火余温。推开门的刹那,晨雾里果然出现了一队人影——三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村口,车身上印着“农科院勘探队”的白色字样,几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鸭舌帽的人正从车上搬东西,其中一人手里拎着个沉甸甸的金属箱,看着就分量十足。
“陆衍同志!段筱棠同志!”为首的老人挥了挥手,声音洪亮,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鼻梁上的老花镜架在鼻尖,手里还攥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笔记本,“我是李建国,奉命来接陨石碎片的。”
陆衍快步迎上去,握住老人的手:“李教授,辛苦您了,连夜赶过来的?”
“可不是嘛,接到你的电报,所里连夜调了车,生怕晚了出岔子。”李教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旁边的筱棠,眼神里带着赞许,“这位就是段同志吧?听说你用草药加‘土方子’,稳住了村里人的症状?了不起啊,年轻有为!”
筱棠腼腆地笑了笑:“都是碰巧,爷爷留下的方子刚好能用,主要还是陆衍的探测器帮着找对了源头。”
说话间,李教授带来的队员已经组装好了一套更精密的仪器——比陆衍的简易探测器大了一圈,外壳是不锈钢的,屏幕上跳动着淡绿色的波纹。“这是能量分析仪,能精准检测陨石的能量强度和辐射范围。”李教授指着仪器,“陆衍,你先带我们去乱石岗,确认一下屏蔽器的情况。”
“好,这边请。”陆衍转身引路,筱棠跟在后面,怀里揣着装能量吸收草的布袋——这些草药是关键样本,得亲手交给李教授的团队。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乱石岗上。那尊黑石静静立在原地,表面的屏蔽器还泛着淡淡的白光,周围的能量吸收草已经被筱棠小心收好,只留下一圈浅浅的草根印记。李教授的队员立刻围上去,将能量分析仪的探头对准黑石,屏幕上的波纹瞬间变得平缓,几乎没有波动。
“能量屏蔽效果很好,”负责操作仪器的年轻队员忍不住惊叹,“陆哥,你这屏蔽器做得太专业了,比我们所里实验室的原型机还稳定!”
陆衍蹲下身,指着黑石上的切口,详细解释:“屏蔽器核心用的是超导金属,晶体是机械空间提纯的能量石,能形成闭环吸附。后续回收时,先断开屏蔽器的电源,再用铅盒封装陨石碎片,避免能量泄露——铅能隔绝这种阴性能量。”
李教授听得频频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你这思路太关键了!之前我们处理过类似的陨石残留,总因为屏蔽不稳出问题,回头你得把屏蔽器的图纸给所里一份,好好研究研究。”
筱棠趁机把布袋递过去:“李教授,这是能量吸收草,能吸附阴性能量,我们用它稳住了陨石周围的能量场,也帮村民中和了体内的残留能量。叶片已经吸附了不少阴性能量,你们可以检测一下成分,说不定能研发出专门的能量吸附材料。”
李教授接过布袋,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株草药,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神一亮:“这草不常见啊,叶片纹理很特殊,回去立刻送药理实验室分析!要是能批量培育,以后处理这类能量残留,就多了个大杀器!”
一行人在乱石岗忙活了近两个时辰——队员们用铅盒封装好陨石碎片,将黑石整体打包(李教授说黑石外壳也有研究价值),又仔细检测了周围的土壤和石头,确认没有能量残留后,才将东西搬上吉普车。
回到村里时,村民们已经围了过来,看着吉普车和忙碌的队员,脸上满是好奇,却没人上前打扰——老赵头特意叮嘱过,不能耽误“国家同志”办事。见陆衍和筱棠回来,老赵头立刻迎上去,手里捧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陆同志,段同志,这是俺们村凑的一点小米和绿豆,你们路上吃,不值钱,却是大伙儿的心意。”
筱棠掀开布袋一看,里面的小米金灿灿的,绿豆颗粒饱满,都是精心挑过的,没有半点杂质。她心里一暖,刚想推辞,就被老赵头按住了手:“别推!你们救了俺们全村人的命,这点东西算啥?要是再推,就是不把俺们当自家人!”
旁边的老王也凑过来,手里拎着两只捆好的老母鸡,脸红脖子粗地说:“段同志,这鸡是俺家最肥的,你们带回去补补身子,俺媳妇说了,没有你,她就见不着俺们爷俩了!”
小男孩被他娘抱着,手里攥着一把晒干的酸枣,挣扎着要下来,跑到筱棠身边,把酸枣往她手里塞:“姐姐,甜的,你带路上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