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农业大学的试验田外,停着几辆黑色轿车,省农业厅的专家评审组正围着念衍的“金穗1号”麦田,神情严肃地观察、记录。为首的赵专家蹲下身,用镊子摘下一株麦穗,剥开麦壳,看着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麦粒,眉头却微微蹙起。
“段念衍同学,”赵专家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审慎,“你的小麦长势确实喜人,千粒重也远超普通品种,但我们查阅了你的试验记录,发现你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播种到抽穗的关键阶段,这不符合常规小麦的生长周期,你能解释一下吗?”
周围的空气瞬间安静下来,陈教授和高学长都替念衍捏了把汗。常规小麦从播种到抽穗至少需要三个月,“金穗1号”的生长速度确实超出了常理,这也是专家们最疑虑的地方。
念衍早有准备,他拿出厚厚的试验日志,翻到其中一页,语气沉稳地说:“赵专家,这是我记录的‘金穗1号’生长数据。它之所以生长周期缩短,一方面是品种本身经过了多代选育,适配性强;另一方面,我改良了土壤配比和灌溉方案,采用了‘有机肥+精准滴灌’的模式,既保证了肥力,又避免了水分浪费,加速了作物代谢。”
他没有提及空间黑土和灵泉水,而是将核心归结为“品种选育”和“科学管理”——这是他和陆衍反复商量后的结果,既符合科学逻辑,又能保护家族秘密。为了打消专家疑虑,他还主动提出:“如果各位专家不放心,我可以提供麦苗样本和土壤样本,送到权威机构检测,同时开放试验田,接受全程跟踪监测。”
赵专家点了点头,让人采集了样本,又仔细询问了几个关于品种选育的专业问题。念衍对答如流,从亲本选择到杂交技术,再到抗逆性测试,每个环节都阐述得条理清晰,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却沉稳专业的小伙子,赵专家的疑虑渐渐消散,语气也缓和了不少:“你的试验设计很严谨,数据也详实,我们会尽快安排检测,期待你的品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就在专家评审组离开后没几天,省城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气温骤降十度,不少试验田的小麦都出现了冻害,叶片发黄枯萎。高学长负责的麦田也未能幸免,他看着蔫蔫的麦苗,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再有一个月就要收割了,现在冻害,产量肯定要大打折扣。”
念衍心里也很着急,他跑到自己的试验田,却惊喜地发现,“金穗1号”虽然也受了点影响,但叶片只是轻微发蔫,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枯萎。他立刻行动起来,按照筱棠教的方法,用浓缩灵泉水稀释五十倍,制成抗冻营养液,连夜对麦田进行喷洒,又在田埂上覆盖了一层提前准备好的秸秆,起到保温作用。
连续忙活了两天,寒潮渐渐退去。“金穗1号”很快恢复了生机,叶片重新变得翠绿挺拔,而周围其他品种的小麦,冻害情况却越来越严重。陈教授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赞叹:“‘金穗1号’的抗逆性太出色了!念衍,你这次选对了方向,这个品种要是能推广,能帮农户减少多少损失啊!”
高学长也心服口服,他拍着念衍的肩膀说:“念衍,你这品种简直是‘抗灾神器’,以后我跟着你一起研究,咱们争取把它推广到更多地方去!”
念衍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这一切都离不开空间的馈赠和家人的支持。他当晚就给家里发了电报,告诉筱棠和陆衍试验的进展,字里行间满是喜悦与坚定。
而青山小学的菜园里,此刻正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紫莹莹的茄子沉甸甸地垂着,翠绿的黄瓜顶着嫩黄的花,还有绿油油的青菜、胖乎乎的萝卜,一片生机勃勃。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白校服,兴奋地穿梭在菜园里,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蔬菜,脸上满是成就感。
“陆老师,你看这个西红柿好大啊!”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手里的果实,蹦蹦跳跳地跑到念棠面前。
“是啊,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念棠笑着接过西红柿,用袖子擦了擦,递还给小姑娘,“尝尝看,是不是很甜?”
小姑娘咬了一大口,甜美的汁液在舌尖蔓延开来,她眯起眼睛,幸福地说:“太甜了!陆老师,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西红柿!”
可就在大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小宇的爷爷却找来了学校,脸上满是为难:“陆老师,谢谢你这些日子对小宇的照顾,可我还是想让他退学……他爸妈在外面打工受伤了,家里需要人干活,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了。”
小宇躲在爷爷身后,眼圈红红的,却倔强地抿着嘴,不肯说话。念棠心里一紧,拉着老爷爷的手,耐心地说:“爷爷,我知道您家里困难,可小宇是个有天赋的孩子,他画画特别好,您看他画的这些菜园速写,多生动啊。”
念棠拿出小宇这些日子画的画,有菜园的蔬菜,有教室里的同学,还有她讲课的样子,每一幅都充满了灵气。她继续说:“小宇现在才十岁,正是读书的好年纪,要是退学了,太可惜了。学费您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以后他的书本费、生活费,我都包了,您就让他继续读书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