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的最终评审结果下来那天,省城农业大学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红色的公示名单上,“段念衍 金穗1号 省级重点推广品种”几个字格外醒目,阳光洒在上面,像是镀上了一层金光。
“成了!念衍,你的‘金穗1号’真的通过了!”高学长一把抱住念衍,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这几个月,他跟着念衍一起泡在试验田,亲眼见证了“金穗1号”从发芽到抽穗,从抗冻到抗病,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也深知这份成果来之不易。
念衍看着公示名单,眼眶微微发红。他想起了清溪村的黑土,想起了筱棠手里的种子,想起了陆衍深夜里的指导,更想起了那些质疑的目光、寒潮的考验。所有的坚持与付出,在这一刻都有了最好的回报。他拿出手机,第一时间给家里打了电话,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爸,妈,‘金穗1号’通过评审了,能在全省推广了!”
电话那头,筱棠和陆衍正在自家的试验田查看晚稻长势,听到这个消息,筱棠手里的镰刀差点掉在地上,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好,好啊!念衍,你做到了!”陆衍紧紧握住她的手,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语气沉稳却难掩激动:“儿子,好样的,接下来好好推广,让更多农户受益。”
推广工作很快启动,念衍跟着陈教授一起,奔赴全省各个市县的农村,举办“金穗1号”的推广讲座。可一开始,农户们的反应却很冷淡。
在清河镇的农技推广站,几十位农户坐在一起,脸上满是怀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户站起来,语气带着几分不信任:“小伙子,你这品种说得天花乱坠,又是高产又是抗灾,真有那么好?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可不敢随便换种子。”
“就是,”旁边一位中年农户附和道,“去年我听了推广,换了个新品种,结果产量还不如老品种,损失了不少钱。”
面对质疑,念衍没有急着辩解。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金穗1号”麦粒和普通麦粒,放在桌上让大家对比:“大家看,‘金穗1号’的千粒重比普通小麦高30%,颗粒更饱满,出粉率也高。而且我们做过试验,在沙质土、黏土等不同地块都能种植,抗冻、抗病能力都经过了实际考验。”
他又播放了试验田的视频,从播种到收割,从寒潮中的表现到最终的产量数据,一帧帧画面直观地展示着“金穗1号”的优势。最后,他承诺:“今天在场的农户,我们免费提供种子,还会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种植,等到收割时,要是产量不如你们原来的品种,我们全额赔偿损失!”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农户们的疑虑。老农户率先举手:“小伙子,我信你一次,我家五亩地都种你这品种!”
“我也试试,我家三亩地!”
“给我留十斤种子!”
推广站里瞬间热闹起来,念衍看着农户们期待的眼神,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种植技术教到位,让“金穗1号”真正成为农户的“致富种”。
接下来的日子,念衍几乎跑遍了清河镇的每个村庄。他跟着农户们一起下田,教他们如何改良土壤、如何精准灌溉、如何防治病虫害。有农户家里缺少农具,他就联系明辉的机械公司,捐赠了一批小型播种机和收割机;有农户不懂施肥配比,他就熬夜制定了详细的施肥方案,打印出来发给每个人。
而远在青山小学的念棠,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县城的报社记者听说了青山小学的“星光助学计划”和孩子们的菜园故事,特意赶来采访。记者跟着念棠一起上课,看着她用趣味教具教孩子们知识,看着孩子们在菜园里劳作,看着“星光角”里那些充满灵气的绘画和作文,深受感动。
不久后,一篇题为《大山里的“仙女老师”:用爱与坚守,点亮孩童求学路》的报道刊登在了报纸上,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赠图书,有的捐赠教具,还有的承诺长期资助贫困学生。
县教育局也高度重视,不仅给青山小学拨款修缮校舍,还派了两位优秀的教师前来支援。看着崭新的教学楼、装满图书的图书馆、先进的教学设备,老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陆老师,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看到青山小学变得这么好,你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念棠却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心里清楚,这一切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明杰不仅捐赠了桌椅,还帮忙修缮了校舍;苏婉寄来了不少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陆瑶也经常赶来,给她和新老师做教学指导。
更让念棠惊喜的是,小宇的绘画天赋被一位爱心画家发现了。画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小宇的画,特意赶来青山小学,当场决定收小宇为徒,免费教他画画。当画家拿出画笔和画纸,对小宇说“以后跟着我学,你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画家”时,小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抱住念棠,哭着说:“陆老师,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现在还在山上放牛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