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的田野上,十月的风裹挟着麦香,铺天盖地而来。念衍的“金穗1号”试验示范田外,围满了十里八乡的农户,还有省农业厅的验收专家和市县农技人员。三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金黄的麦浪里,沉甸甸的麦穗被卷入机身,脱粒后的麦秸整齐地铺在田间,空气中满是新麦的清甜。
“老陈,你说这‘金穗1号’真能像小段说的,亩产超千斤?”之前率先试种的老农户攥着烟袋,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带着几分忐忑。他种了四十多年地,当地小麦亩产最高也就七百来斤,千斤的产量在他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旁边的中年农户也跟着点头:“我家那三亩地,今年没施多少肥,还遭了次寒潮,能有八百斤我就知足了。”
正说着,第一台收割机完成了收割,工作人员推着电子磅秤走了过来,将金灿灿的麦粒倒进磅秤的铁斗里。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眼睛都紧紧盯着磅秤的显示屏,连呼吸都放慢了半拍。
“一千一百二十三斤!”当显示屏上的数字稳定下来时,负责记录的农技员高声喊道,声音里满是激动。
“啥?一千一百多斤?”老农户手里的烟袋“啪嗒”掉在地上,他快步走到磅秤前,伸手摸了摸饱满的麦粒,又凑近显示屏仔细看了看,确认自己没看错后,突然一拍大腿,对着念衍竖起了大拇指,“小段老师,你这品种真是神了!比我之前种的老品种,一亩地多收了四百多斤!”
周围的农户也炸开了锅,惊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我的天,这产量也太高了!”“明年我家所有地都种‘金穗1号’!”“跟着小段老师种,准没错!”
省农业厅的赵专家看着磅秤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段念衍同志,‘金穗1号’亩产突破千斤,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完全达到了优质推广品种的标准!这不仅是清河镇农户的福气,更是全省农户的福音啊!”
念衍站在田埂上,看着翻滚的麦浪和农户们欣喜的脸庞,眼眶微微湿润。他想起了播种时的质疑,寒潮时的担忧,想起了陆衍教他的田间管理技巧,想起了筱棠改良种子时的专注。这沉甸甸的收获,是汗水的结晶,更是初心的见证。
“赵专家,各位乡亲,”念衍拿起话筒,声音沉稳而有力,“‘金穗1号’能有今天的产量,离不开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接下来,我们会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育苗基地,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还会联系面粉厂,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金穗1号’小麦,让大家种得放心,卖得舒心!”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农户拉着念衍的手,激动地说:“小段老师,你真是我们农户的贴心人啊!有你这句话,我们明年就敢大面积种了!”
当天下午,筱棠和陆衍就带着家人赶到了清河镇。看着满田的金黄,筱棠走上前,拿起一把麦粒,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念衍,你没辜负爸妈的期望,没辜负这片土地。”
陆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里满是骄傲:“好小子,真正做到了‘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百姓’。”
明辉也笑着说:“哥,我已经联系好了全省的农机站,接下来会给种植‘金穗1号’的农户提供农机补贴,让大家收割更省力!”
明杰跟着点头:“我也带来了好消息,我和几家食品厂谈好了合作,用‘金穗1号’磨成的面粉做馒头、面条,口感更好,价格也更高,保证大家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
一家人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忙着收割,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麦浪翻滚,阳光正好,这丰收的场景,正是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画面。
而此时的县城文化广场,正举办着全市少儿绘画大赛的颁奖典礼。念棠牵着小宇的手,站在台下,看着台上闪烁的灯光,心里满是期待。
小宇穿着一身崭新的蓝白校服,手里紧紧攥着画笔,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里却透着坚定。他这次参赛的作品叫《大山里的星光》,画的是青山小学的校园,月光下,教学楼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明亮,孩子们在教室里读书,在菜园里劳作,念棠站在讲台上,笑容温柔。画作色彩鲜艳,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家乡、对老师、对知识的热爱。
“接下来,宣布一等奖获得者——来自青山小学的陆宇同学!”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
小宇愣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念棠轻轻推了推他,笑着说:“小宇,你获奖了!快上台领奖吧!”他才反应过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快步跑向舞台。
接过奖杯和证书的那一刻,小宇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看着台下的念棠,哽咽着说:“谢谢我的陆老师,如果不是她,我现在还在山上放牛,根本没有机会画画。我想对老师说,我一定会好好学画画,将来用画笔把大山里的故事画出来,把老师的爱传递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