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晨露里的默契
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老宅的庭院还浸在浅淡的雾霭里。苏念是被窗外的鸟鸣惊醒的——不是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麻雀叽叽喳喳,而是带着婉转调子的画眉声,从石榴树的枝叶间钻进来,落在西厢房的窗台上。
她揉了揉眼睛,坐起身。窗外的天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空气中飘着潮湿的草木香,混着老宅特有的旧木气息,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清爽。大概是昨晚下过一场小雨,连空气都变得温润起来。
苏念披了件薄外套,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庭院里静悄悄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踩上去会留下浅浅的湿痕。她沿着石板路往前走,刚走到石榴树下,就瞥见石桌上摆着个白瓷碗,碗沿还冒着淡淡的热气,旁边放着个小巧的青花碟,里面盛着嫩黄色的腌黄瓜,切得整整齐齐,看着就清爽。
她心里愣了一下,走近了才看清,白瓷碗里是熬得软糯的小米粥,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香气顺着热气往上飘,钻进鼻腔里,竟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早晨。
那时候祖父还在,每天天不亮就会起床熬粥。祖父的粥熬得格外讲究,小米要提前泡两个小时,下锅后要用小火慢炖,每隔十分钟就要搅一次,防止糊底。熬好的粥盛在粗瓷碗里,配上祖父自己腌的黄瓜,脆生生的,带着点微酸,是她童年最难忘的早餐味道。
昨天傍晚,她帮老陈收拾厨房,随口提了一句“小时候最喜欢喝祖父熬的小米粥,配腌黄瓜特别开胃”,没想到……
“苏小姐,您醒啦?”老陈的声音从厨房方向传来,他穿着灰色的围裙,手里拿着块干净的抹布,快步走过来,“这粥是沈总一大早让厨房做的,说您昨天清理刻字到后半夜,怕您早上起来没胃口,喝点清粥养胃。”
苏念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碗沿,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抬头看向二楼沈亦臻的房间,窗帘还拉得严严实实,想来他还没醒。这个总是带着冷硬气场的男人,怎么会突然注意到她随口说的一句话?
“沈总……什么时候吩咐的?”她轻声问,目光还落在那碗粥上。
“凌晨四点多吧,”老陈擦了擦石凳上的露水,笑着说,“我起来准备早餐,就看到沈总从楼上下来,特意跟我说要熬小米粥,还叮嘱黄瓜要切得细一点,别太咸。您不知道,沈总平时很少管这些小事,也就对您……”
老陈话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打住:“您快趁热喝吧,粥凉了就不好喝了。”
苏念点点头,在石凳上坐下。她拿起勺子,轻轻舀了一勺粥送进嘴里。小米的清甜在舌尖散开,熬得恰到好处的软糯,配上腌黄瓜的脆爽,和记忆里祖父做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她慢慢喝着粥,眼睛却不自觉地往二楼的窗户瞟——那个藏在冷硬外壳下的人,好像比她想象中要细心得多。
一碗粥快喝完时,二楼的窗帘动了一下。苏念赶紧收回目光,假装整理碟子里的黄瓜,却还是能感觉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她抬头看过去,刚好看到沈亦臻站在二楼的走廊上,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家居服,头发还带着点刚睡醒的凌乱,手里拿着一杯温水。
四目相对的瞬间,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小声说了句:“沈总,早。”
沈亦臻“嗯”了一声,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没多说什么,转身回了房间。可苏念却觉得,刚才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时,好像没有了往日的压迫感,反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柔和。
收拾好碗筷,苏念回到西厢房,把昨天没清理完的玉佩从恒温箱里取出来。晨光已经透过窗户照进房间,落在玉佩上,反射出温润的光泽。她拿起放大镜,刚想继续清理“护”字的刻痕,就听到门口传来脚步声。
是沈亦臻。他比平时来得早,手里还拿着个小小的玻璃罐,罐身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装着银白色的细线,像是蚕丝做的。
“昨天去文物市场,看到这个,觉得可能对你有用。”他走到八仙桌旁,把玻璃罐放在苏念手边,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苏念拿起玻璃罐,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飘出来,她捏起一根细线放在指尖,触感细腻柔软,纤维比她平时用的棉线要细上一倍,对着光看,还能看到丝线里细密的纹路。
“这是……”她抬头看向沈亦臻,眼里带着疑惑。
“老匠人做的蚕丝棉线,”沈亦臻靠在桌边,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玻璃罐上,眼神里多了些回忆的暖意,“以前母亲修复旧首饰时,就用这种棉线。她说普通棉线的纤维太粗,容易刮伤器物表面,这种蚕丝线软,吸灰力强,清理细微的刻痕刚好。”
苏念捏着蚕丝线的手指顿了顿。她没想到沈亦臻会特意为她找这种工具——这种老匠人做的蚕丝棉线很少见,市面上几乎买不到,要不是特意去文物市场的老店铺找,根本找不到。更让她意外的是,他竟然还记得母亲修复时的细节,连母亲说过的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