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玉佩的新发现
晨光透过沈家老宅西厢房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苏念坐在修复台前,指尖捏着一支极细的羊毛刷,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玉佩上的最后一层包浆。从养老院回来已过三日,李伯的证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积郁多年的疑云——原来父亲的死并非沈家所为,那些盘旋在记忆里的怨恨,终于有了消解的缺口。
她的动作比往日轻柔了许多,目光落在“共护国宝”四个字上时,不再带着先前的警惕,反而多了几分对过往的探寻。这枚玉佩承载着苏沈两家百年的约定,如今碎片般的线索正慢慢拼凑,让她忍不住想知道,祖父和沈亦臻的祖父当年,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意定下这份承诺。
羊毛刷扫过“宝”字下方时,苏念忽然顿住了手。指尖传来的触感与别处不同,并非包浆的平滑,而是带着极细微的凹凸。她眯起眼,凑得更近了些——在玉佩边缘的凹陷处,似乎藏着几缕若隐若现的刻痕,像是被人用工具刻意磨过,只留下浅淡的印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沈总,你快来看!”苏念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她下意识地转头朝门口望去。往日里沈亦臻总会在这个时候过来,有时是送一杯温热的茶,有时是默默站在一旁看她修复,安静得像窗外的梧桐树。
果然,脚步声很快从院外传来,沈亦臻推门而入时,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刚让厨房做了些绿豆糕,你……”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苏念拉到修复台前,“你看这里,这下面好像还有字。”
沈亦臻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那片模糊的刻痕上。他放下食盒,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这是他特意为苏念准备的,之前清理刻字时她总说光线不好看不清楚。放大镜的镜片贴近玉佩,阳光透过镜片折射出一道亮线,将那些浅淡的印记照得愈发清晰。
“这笔画……像是‘藏’字的起笔。”沈亦臻的声音沉了些,手指轻轻点在玉佩边缘,“你看这一横,还有旁边的竖弯钩,虽然被磨过,但轮廓还在。”他缓缓移动放大镜,“后面好像跟着‘于’字,再往后……”
苏念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镜片下的刻痕。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慢慢加快,指尖甚至有些发凉——这或许就是找到国宝的关键线索,是祖父当年留下的痕迹。
“‘藏于松鹤轩’。”沈亦臻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笃定,“这五个字的轮廓能对上,应该没错。松鹤轩……是你祖父书房的名字,对吗?”
苏念猛地抬头看他,眼里满是惊讶。松鹤轩这个名字,她从小听到大。祖父在世时,那间书房是苏家老宅里最神圣的地方,除了祖父和父亲,没人能随便进去。她小时候好奇,总趁着祖父不注意溜进去,趴在书桌前看他修复文物,听他讲那些关于国宝的故事。
“我小时候见过松鹤轩的暗格。”苏念的思绪飘回童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佩的边缘,“当时我在书房里捉迷藏,不小心碰到了书桌下的机关,地板弹起来一块,里面放着一堆旧书。我还问过祖父里面有没有宝贝,他只笑着说,那是苏家最珍贵的东西。”
“或许是被你祖父转移了。”沈亦臻放下放大镜,目光落在苏念脸上,“当年你祖父察觉危险,把国宝从松鹤轩转移走也有可能。我们可以去松鹤轩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其他线索。”
苏念点点头,心里涌起一阵期待。她已经很多年没回过苏家老宅了,自从祖父去世后,那里就一直锁着,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让管家去打扫。如今要回去寻找祖父留下的痕迹,她忽然觉得有些近乡情怯,又有些莫名的激动。
当天傍晚,沈亦臻亲自开车带着苏念去苏家老宅。车子驶进熟悉的胡同,两旁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斑驳的院墙上,像极了她小时候记忆里的模样。
苏家老宅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沈亦臻从车里拿出工具,小心翼翼地插入锁孔。“咔嗒”一声轻响,锁开了。他推开大门,一股混杂着灰尘和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岁月的厚重感。
院子里的石板路长满了青苔,角落里的石榴树已经长得比屋顶还高,枝桠上挂着几个青涩的果子。苏念沿着石板路往前走,目光扫过熟悉的门窗——东边的厢房是她小时候住的地方,窗户上还贴着她当年画的小老虎;西边的厨房,曾飘出过祖父做的糖醋排骨的香气。
“松鹤轩在那边。”苏念指着院子尽头的一间屋子,声音有些沙哑。那间屋子的门窗紧闭,窗纸上落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打理了。
沈亦臻走过去,轻轻推开房门。“吱呀”一声,木门发出老旧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屋里的光线有些暗,阳光从窗纸的破洞处透进来,照出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