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西厢房的暗格
暮色把沈家老宅的飞檐染成深褐色时,沈亦臻的车刚停稳在院门口。苏念攥着那张泛黄的图纸,指腹反复摩挲着“国宝所藏”四个字的墨迹,纸张边缘被掌心的汗浸得发皱。她抬头望向西厢房的方向,窗棂里透出的暖光像一团模糊的光斑,竟让她想起小时候在苏家老宅,祖父书房里那盏总亮到深夜的台灯。
“先别急着进去,”沈亦臻解开安全带,侧头看她,“我让管家提前检查过,西厢房这几天没人动过,但稳妥起见,还是先看看周围的环境。”他说着,从后备箱拿出一个黑色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折叠式手电筒、小型撬棍和几副防滑手套——这些都是他中午特意让人准备的,连手套的尺寸都是按苏念的手型挑的。
苏念接过他递来的手套,指尖触到布料柔软的纹理,心里忽然泛起一阵细密的暖意。她低头系手套时,沈亦臻已经绕到车后,打开了后备箱的另一层——里面放着一个小小的急救箱,甚至还装着两瓶温热的姜茶。“山里回来后你一直有点咳嗽,”他解释道,语气自然得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等会儿忙完喝一口,别着凉。”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西厢房走,老宅的院子里静得能听见落叶落地的声音。墙角的爬山虎已经开始泛黄,藤蔓缠绕着斑驳的砖墙,像一道道凝固的时光痕迹。苏念忽然想起下午在苏家老宅的松鹤轩,沈亦臻蹲在地上帮她找暗格时的样子——他的衬衫袖口沾了灰尘,却丝毫不在意,只专注地用手指摸索着地板的缝隙,生怕错过任何线索。
“在想什么?”沈亦臻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
“没什么,”苏念摇摇头,把图纸展开,“只是觉得,好像爷爷和你爷爷当年,也是这样一起找国宝的。”
沈亦臻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忽然伸手帮她拂去了落在肩上的一片落叶。“说不定他们正在看着我们,”他轻声说,“看着我们完成他们没做完的事。”
西厢房的门虚掩着,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木料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的摆设和苏念第一次来的时候一样——修复台放在靠窗的位置,上面铺着深蓝色的绒布,玉佩被小心地放在绒布中央,旁边摆着她常用的几支修复笔。唯一不同的是,墙角多了一盆刚搬来的文竹,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应该是管家特意打理的。
“图纸上的红色圈,对应的就是这里。”苏念走到修复台旁边的墙壁前,用手指在墙上比划着。图纸上的线条有些模糊,她需要仔细比对墙壁上的砖缝——祖父画图纸时习惯用虚线标注暗格的范围,而眼前的墙壁上,有几块砖的缝隙比其他地方略宽,正好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和图纸上的红色圈完全吻合。
沈亦臻拿出手电筒,打开开关,光束在墙壁上缓缓移动。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最中间的一块砖——“笃笃”的声音比其他地方更空泛,显然后面藏着空间。“就是这里了,”他从帆布包里拿出撬棍,“我动作轻一点,尽量不破坏墙砖。”
苏念站在他身边,手里紧紧攥着图纸,心跳比刚才快了几分。她看着沈亦臻小心翼翼地将撬棍插入砖缝,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撬棍碰到墙砖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沈亦臻的动作很稳,每一次用力都恰到好处,生怕损坏了藏在里面的东西——他知道,这面墙后面藏着的,不仅是国宝的线索,更是苏念祖父留下的念想。
几块墙砖被陆续拆下来,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大约有两个巴掌大小。沈亦臻拿出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光束里浮动着细小的灰尘,隐约能看到里面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物体。“里面有个木盒,”他转头对苏念说,“我伸手进去拿,你帮我照着光。”
苏念连忙点头,把手电筒的光束调亮,对准洞口。沈亦臻戴上手套,慢慢将手伸进去——洞口比他想象的更深,他的手臂几乎完全探入时,指尖才触到了木盒的表面。木盒的材质很坚硬,摸起来像是紫檀木,表面似乎还雕着花纹。
“摸到了,”沈亦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你再往左边照一点。”
苏念调整着手电筒的角度,光束照亮了木盒的侧面。她忽然看到木盒上雕着的缠枝莲纹——花瓣的弧度、枝叶的缠绕方式,和她之前在沈亦臻给的文物清单里看到的青花缠枝莲瓶一模一样!“是缠枝莲纹!”她忍不住喊出声,“和那只青花瓶的纹样一样!”
沈亦臻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加快了速度。他小心地将木盒从洞口里拖出来,放在修复台上。木盒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但依然能看出雕工的精致——缠枝莲纹从盒盖一直延伸到盒身,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连枝叶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苏念伸出手,轻轻拂去盒盖上的灰尘,指尖触到冰凉的木料,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是祖父留下的东西,是他和沈亦臻祖父共同守护的信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