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
“第一课:敬畏”在山林中那道未知视线的窥伺下仓促结束,给所有学员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回到学院,虽然阳光明媚,设施崭新,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已经开始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林晓和苏杭都清楚,石磊那近乎野兽般的直觉绝非空穴来风。那道“干净”却“冷”的视线,印证了之前的警告——“彼等”的触手,确实已经伸到了学院附近,并且目标明确,很可能就是石磊这类天赋异禀、被视为“天然容器”的学员。
安保被立刻加强。夏沫通过关系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团队,在学院外围设置了更严密的监控和巡逻。但在内部,林晓要求尽可能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因噎废食,让恐惧影响了传承的初衷。
正式的课程,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开始了。
课程设置别具一格,完全不同于传统厨艺学校。上午通常是理论课与感官训练交替进行。理论课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由林晓、夏沫甚至偶尔露面的苏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风味哲学、食材伦理、餐饮商业逻辑乃至艺术表达。感官训练则千奇百怪:盲品不同产地的水、盐、基础油料;仅凭触觉分辨各种谷物、豆类;蒙眼通过气味识别数十种香料和香草……
这些训练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既新奇又痛苦。那位理论派的海归学员,在盲品环节屡屡受挫,引以为傲的知识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不堪一击;而几个有基础的学员,则在对香料的气味辨识中,才惊觉自己过去对它们的认知是如此模糊和标签化。
石磊在这些训练中,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的天赋。他的味觉和嗅觉仿佛天生就与自然万物连通,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最细微、最本质的差异,他的描述虽然质朴,却往往能直指核心。但他也暴露了巨大的短板——文化基础薄弱,对很多理论概念理解困难,动手操作更是笨拙,连一把厨刀都拿不稳,切出的食材大小不一,惨不忍睹。
他像一块光芒与瑕疵都极其耀眼的璞玉,亟待雕琢,也极易在打磨过程中碎裂。
苏杭对石磊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他没有像对待其他学员那样要求标准化动作,反而允许石磊保留他那套看似笨拙、却源于本能的操作方式,只是在一旁极其偶尔地、用最简练的语言点出关键:“手腕,沉下去。”“呼吸,跟着手的节奏。”“别用眼睛看,用手指听。”
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其他学员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嫉妒。
这天下午,是李小明的“效能中心基础管理”课。他准备讲授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并安排学员们分组,进行简单的食材预处理竞赛,目标是效率与合格率的平衡。
大多数小组都按照李明白天教授的标准化流程操作,虽然速度有快有慢,但成品还算规整。轮到石磊所在的小组时,问题出现了。石磊无法适应那种机械的节奏和固定的动作,他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每一片菜叶的厚度、每一根茎秆的纤维,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而且成品形状怪异,完全不符合标准。
同组的学员忍不住抱怨:“石磊,你能不能按老师教的来?你这样我们组肯定垫底了!”
石磊憋红了脸,额头冒汗,手中的动作更加慌乱,反而接连切伤了自己的手指。
李明显得有些无奈,他走上前,想亲自示范,却被一直坐在角落旁听的苏杭出声阻止。
“让他做完。”苏杭的声音冰冷。
李明愣了一下,但还是停下了动作。
石磊在众人异样的目光和同组的抱怨声中,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他的成品,是所有小组中最差劲的。
课后,石磊独自一人蹲在学院角落那个修复好的玻璃暖房外,看着里面生机勃勃的幼苗,眼神里充满了挫败和迷茫。他引以为傲的天赋,在这些“正规”的学习面前,似乎一文不值。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很难,对吗?”
石磊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着干净学院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的年轻男子。他记得这个人,是另一个小组的学员,好像叫赵铭,平时话不多,但理论课成绩很好,动手能力也均衡,是那种不怎么起眼,却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的“好学生”。
“俺……俺是不是不适合这里?”石磊低着头,闷声说。
赵铭笑了笑,在他身边坐下,递给他一瓶水:“别这么说。苏杭老师那么看重你,肯定是因为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标准化流程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工具。你的天赋,是很多厨师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
他的话语温和,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石磊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我听说,你能吃出石头的味道?”赵铭好奇地问,眼神中带着恰到好处的钦佩,“这太神奇了。能跟我说说吗?比如,不同地方的石头,味道真的差别很大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