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的离世如同匠人村上空飘散的一缕青烟,淡淡的哀思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春雨淅沥,敲打着青瓦白墙,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位老匠人垂泪。铁柱独自站在改为纪念馆的工作室前,手中紧握着王师傅留下的那把刻刀。刀柄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如玉,却依然锋利如初,正如传统工艺的精神,历久弥新。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铁柱凝视着刻刀上细微的纹路,仿佛能看到王师傅粗糙的手指常年摩挲留下的痕迹。这把刀见证了多少作品的诞生,又承载了多少匠心的传承。
“老板,新一期学员今天报到。”林雪撑着一把油纸伞悄然走近,声音轻柔得仿佛怕打破这份宁静,“您要不要去见见?”
铁柱收回思绪,将刻刀小心地收进怀中:“当然。王师傅最关心的就是人才培养。”他的目光掠过雨幕中的竹林,新生的竹笋在春雨滋润下破土而出,嫩绿的尖芽上挂着晶莹的水珠。
走在去学院的路上,铁柱注意到匠人村有了微妙的变化。王师傅的离去让每个人都在思考传承的意义,空气中多了一份沉静与深思。工匠们工作时不再像往常那样高声交谈,而是多了一份专注与沉思。就连创新工场里那些平时活泼的年轻人,也显得沉稳了许多。
新生见面会上,铁柱看到了许多新鲜面孔。雨水敲打着玻璃窗,为这场相会增添了几分诗意的背景音。与往期不同,这期学员中有更多跨背景的人才,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传统的敬畏,也有对创新的渴望。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举手提问,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赵院长,我是学人工智能的。传统工艺如何与AI结合?会不会失去人的温度?”
这个问题引起了窃窃私语。铁柱注意到老匠人杨师傅皱起了眉头,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细微的动作透露出老一代匠人对“人工智能”这个词的本能抵触。
铁柱微笑反问,声音温和却有力:“你先告诉我,为什么想将AI与传统工艺结合?”他刻意放缓语速,让雨水敲窗的声音成为对话的自然伴奏。
年轻人推了推眼镜,雨水的反光在他镜片上闪烁:“因为我发现AI可以分析数千种传统图案,找出人类难以察觉的规律和美感,从而激发新的创作灵感。但不是取代人,是增强人的创造力。”
铁柱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老匠人们:“说得好!技术是工具,人才是主体。匠人村鼓励任何能够增强而非取代人类创造力的探索。”他看到杨师傅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些。
见面会结束后,铁柱特意找到那个年轻人。雨水还在窗外淅沥,两人的对话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亲切:“你叫什么名字?” “李哲,赵院长。” “有兴趣牵头做一个AI与传统工艺结合的项目吗?”铁柱问,“我给你资源和团队。” 李哲惊讶地睁大眼睛,雨水在窗玻璃上划出的痕迹仿佛映照着他内心的波澜:“真的吗?我才刚来...” “匠人村不论资排辈,只看想法和热情。”铁柱拍拍他的肩膀,“去找陈越聊聊,他正在探索类似方向。”
离开学院,铁柱来到创新工场。雨水从屋檐滴落,形成一道透明的水帘。陈越正在指导一组学员研究智能材料与传统漆器的结合,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试验品,在雨天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进展如何?”铁柱问。 陈越抬头,眼中带着血丝但充满兴奋:“有突破!我们找到了一种新材料,既能保持大漆的美感,又增加了耐磨和自修复功能。”
他演示给铁柱看:一件漆器被划伤后,在特定温度下划痕慢慢消失。窗外雨声渐密,仿佛在为这个突破喝彩。“这是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的灵感——‘自我修复’不就是‘生生不息’的现代诠释吗?”
铁柱赞赏地点头:“王师傅知道一定会很欣慰。”他顿了顿,雨声突然转大,“有个叫李哲的新生,搞AI的,或许你们可以合作。” 陈越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正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大胆的创新。下午的技术研讨会上,当陈越提出智能材料方案时,遭到了几位老匠人的强烈反对。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进会议室,却照不亮某些人脸上的阴霾。
“这还叫传统工艺吗?”漆艺大师傅老杨激动地说,手中的茶杯因为颤抖而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大漆工艺传承几千年,怎么能随便改?” “但传统也在不断发展啊。”陈越争辩,阳光照在他年轻而坚定的脸上,“明代的大漆和唐代的就不一样。” “那是在传统框架内的演变,不是这种...这种科技入侵!”
争论愈演愈烈,铁柱不得不中断会议。他注意到窗外竹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每个人眼中不同的光芒。他意识到,王师傅离去后,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变得更加微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屌丝逆袭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屌丝逆袭首富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