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匠人村的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昨夜的一场细雨让空气格外清新,竹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偶尔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铁柱站在王师傅纪念馆前,深吸一口带着竹香和泥土气息的空气,感受着这份雨后的宁静。
“老板,联盟年会的一切准备就绪了。”林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天穿了一件淡青色的旗袍,与周围的竹林相得益彰,“各成员企业的代表已经开始入场了。”
铁柱转身,注意到林雪眼下的淡青色阴影:“又熬夜了?” 林雪微微一笑:“最后检查一下流程。这次年会对联盟未来发展很重要,不能有丝毫差错。”
铁柱点头,目光投向正在入场的代表们。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匠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来自繁华都市的企业家,也有来自偏远山村的工艺传承人。这些不同背景的人因为对传统工艺的共同热爱而汇聚于此。
年会开幕式在新建的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当铁柱走上讲台时,台下顿时安静下来。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为整个会场镀上一层金边。
“各位同仁,欢迎来到匠人村。”铁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因同一个梦想而相聚: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他回顾了联盟成立一年来的成就,也坦诚地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当讲到王师傅的离世时,会场一片肃穆。
“王师傅走了,但他留下了最重要的遗产——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创新的包容。”铁柱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正是我们联盟需要传承的精神。”
开幕式结束后,代表们参观了匠人村的各个工坊。在创新工场,陈越正在演示智能材料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吸引了大量代表围观。
“这真的能自我修复?”一位来自四川的代表惊讶地问。 陈越点头,熟练地演示着:“是的,通过纳米技术实现的。但核心工艺仍然遵循传统大漆技法。” 老杨站在一旁补充道:“创新不能忘本。再怎么创新,魂还是传统的。”
在传统工坊,年轻学员们正在老匠人的指导下学习基础技法。一位来自云南的老银匠看得眼眶湿润:“看到年轻人还愿意学这些老手艺,我就放心了。”
中午的午餐会安排在竹林旁的露天广场。代表们边品尝当地美食,边交流各自的经验和困惑。铁柱没有坐在主桌,而是拿着餐盘随意找了一桌坐下。
“赵总!”桌上的代表们有些惊讶。 铁柱微笑:“叫我铁柱就行。大家都是同行,不必客气。” 他注意到一位年轻代表似乎有心事:“有什么困难吗?” 年轻人叹气:“我们那边的年轻人都不愿学传统手艺,觉得又累又没钱途。” 同桌的一位老代表插话:“我们也是。老师傅们年纪大了,手艺眼看就要失传了。”
铁柱沉思片刻:“匠人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首先要让年轻人看到这门手艺的价值和前景;其次要改进传授方式,让学习过程更有趣;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靠这门手艺体面地生活。”
他分享了匠人村的学徒制度和薪酬体系,代表们听得十分专注。
下午的分组讨论中,铁柱特意参加了“传统工艺教育”小组。讨论十分热烈,大家争相发言。
“现在的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学手艺!” “学校里的工艺课程太理论化了,脱离实际!” “老师傅们不愿意教,怕徒弟抢饭碗!”
铁柱静静地听着,不时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这些问题匠人村都遇到过。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双师制’——传统匠人教技艺,现代教师教理论;实行‘阶梯式’培养——从兴趣体验到专业深造;最重要的是,让学习过程与市场需求接轨,学员的作品可以直接转化为收入。”
他邀请代表们参观匠人村学院的教学现场。在刺绣教室,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在创新工场,跨学科团队在合作研发新产品;在营销课堂,学员们在学习如何推广传统工艺。
一位代表感慨:“原来传统工艺教育可以这样做!”
傍晚,铁柱独自在村里散步。夕阳的余晖为匠人村披上了一层金纱,工坊里传来阵阵笑声和讨论声。他注意到李哲一个人坐在竹林边的石凳上,似乎遇到了难题。
“有什么困扰吗?”铁柱走过去坐下。 李哲吓了一跳:“赵总!我...我在思考AI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方向是否正确。” “为什么这么想?” “今天有位老匠人说,用AI设计传统图案是对手艺人的侮辱。”李哲语气低落,“他说机器永远理解不了传统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铁柱拾起一片竹叶,看着上面的纹理:“你知道为什么竹子中间是空的吗?” 李哲茫然摇头。 “因为它懂得虚怀若谷。”铁柱微笑,“新技术就像这竹子的空心,要有容纳传统的精神。AI是工具,关键看怎么用。如果用它来增强而不是取代人的创造力,何乐而不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屌丝逆袭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屌丝逆袭首富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