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星”勘探成功的喜讯传遍寰宇,“星际共赢拓荒计划”正式迈入“载人拓荒”新阶段。“寰宇共赢理事会”耗时三年,集全球250个国家的航天、工程、生态领域顶尖力量,打造出“共赢六号”载人飞船——这艘全长120米、载重500吨的星际巨轮,搭载着全闭环生态循环系统、模块化居住舱、以及足以支撑首批移民建设三年的物资,成为人类驶向深空家园的“文明方舟”。
首批载人拓荒队的选拔历时半年,最终确定300名成员,涵盖250个国家,每个国家至少1名代表,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航天工程师、生态改造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也有文化传承者与普通民众。小宇、小雅、小诺、小冉凭借在多次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以及对“共赢”理念的深刻践行,成为首批青少年拓荒队员,与林承初、叶明、沈浩一同,肩负起在“共赢星”搭建首个“星际共赢聚居地”的使命。
一、方舟启航:三代同心寄初心
“共赢六号”发射前夕,“世界田垄”的暖房里举行了一场跨越星球的壮行会。此时的三位老爷子虽已年过一百二十岁,却依旧精神矍铄,他们坐在主位,面前的桌上摆放着三个特制的“三星初心礼盒”——里面装着地球“世界田垄”的腐殖土、火星“共赢新城”的赤铁矿土壤、“共赢星”的勘探样本,还有一枚镌刻着“三星同心,共赢永续”的铜章。
林老爷子颤巍巍地将礼盒递给林承初,眼中满是期许与牵挂:“承初,你爷爷我当年在战壕里守家国,你父亲在地球拓共赢,现在轮到你去星际开新篇。这三捧土,是三代人的根;这枚铜章,是‘共赢’的魂。到了‘共赢星’,要像在地球种稻子一样,把‘共赢’的根扎进星壤,让不同国家的人,在新星球上也能抱团取暖、互帮互助。”
叶老爷子拉着小宇的手,将一套迷你“星际能源核心模块”模型塞进他掌心:“小子,这是叶太爷爷这辈子最得意的发明缩影,能把太阳能、风能、星球地热能转化为稳定电能。‘共赢星’的能源系统就靠你们了,记住,能源不分国界,要让聚居地的每一盏灯,都亮着‘共赢’的光。”
沈老爷子则为四个孩子送上了一套线装《星际共赢文化大典》,典籍中不仅收录了250个国家的文化精粹,还补充了火星新城的文化融合案例,甚至预留了空白页,供孩子们记录“共赢星”的文化新篇:“文化是文明的粘合剂,到了新星球,别光顾着搞建设,要多和不同国家的伙伴交流。让中国的书法、非洲的鼓乐、欧洲的油画、A国的民谣,都能在‘共赢星’生根发芽,开出文明共融的花。”
林天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接过礼盒时郑重的模样,眼中满是骄傲:“这次去‘共赢星’,不是殖民,不是掠夺,是共建家园。你们要记住,‘星际共赢聚居地’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据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遇到分歧多沟通,遇到困难多协作,就像我们在地球应对A国挑衅、破解间谍危机那样,团结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叶紫涵和沈佳怡则为孩子们整理行李,在背包里塞满了“福寿稻”种子、家乡的土特产,还有记录着家人祝福的视频芯片。“到了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常和家里联系。”叶紫涵摸着小雅的头,眼中泛起泪光,“火星的‘共赢新城’是你们的后盾,地球是你们的根,无论走多远,家永远在。”
发射当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人声鼎沸,250个国家的国旗迎风招展,蓝绿色的“共赢旗”在发射塔架顶端猎猎作响。三位老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到场送行,全球数十亿观众通过直播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当倒计时归零,“共赢六号”拖着金色的尾焰,如利剑般刺破苍穹,林老爷子举起手中的“三星初心瓶”,对着天空高声喊道:“带着地球的初心,带着火星的经验,去‘共赢星’开创新纪元!”
飞船升空后,经过三个月的星际航行,顺利进入“共赢星”轨道。当舷窗外那颗蓝绿相间的星球逐渐清晰,地表的河流、森林、平原尽收眼底时,飞船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小冉趴在舷窗上,指着下方成片的绿色,兴奋地说:“你们看,‘共赢星’真的和地球一样美!我们要在这里种满稻子,建起文化馆!”
二、星壤拓荒:同心协力筑家园
“共赢六号”在“共赢星”的“初心湾”成功着陆——这里是探测器选定的最优聚居地,背靠缓坡、面朝湖泊,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完美契合聚居地建设需求。飞船着陆后,拓荒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按照预设方案,分模块搭建居住舱、能源站、农业试验区与文化中心。
林承初带领农业团队,在“共赢星”的土壤中播下了火星培育的“抗辐射协作稻”与地球带来的“福寿稻”种子。为了让稻种适应新星球的环境,他们将地球腐殖土与“共赢星”土壤按1:3的比例混合,利用闭环灌溉系统引入湖泊淡水,还搭建了可调节光照的大棚。小宇则跟着叶明,在聚居地外围搭建光伏能源带与地热能转换站,他优化的能源分配算法,让光伏板的转化效率提升了20%,地热能系统则实现了24小时稳定供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胜天半子祁同伟魂穿林天请大家收藏:(m.zjsw.org)胜天半子祁同伟魂穿林天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