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会沿着河岸慢慢走,脚下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河面倒映着星星的微光。
大多时候,只有流水声伴着她,可她从不气馁,依旧每晚如约而至。
她知道,叶培之大概率只会在无人时吹奏,这份隐秘的怀念,和她心底的牵挂一样,只能藏在夜色里。
就这样过了许久,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周雨涵刚走到河边,就听到一阵熟悉的旋律顺着风飘来——低缓、缱绻,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温柔,正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她的脚步顿住了,心脏猛地一跳,眼眶瞬间就热了。
她循着声音望去,不远处的柳树下,叶培之正坐在石凳上,指尖握着口琴,专注地吹奏着。月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身影,眉宇间的郁结似乎淡了些。
周雨涵没有上前,只是站在原地,静静地听着,旋律像流水般淌过心田,抚平了她所有的褶皱。
一曲终了,叶培之放下口琴,转头时恰好看到了不远处的周雨涵。
四目相对,没有多余的言语,却像是读懂了彼此眼底的故事。
周雨涵望着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浅浅的笑——那是发自内心的、带着希望的笑容,不再有往日的惶恐与麻木,只剩平静与释然。
叶培之看着她眼底的光亮,看着她脸上真切的笑意,也缓缓勾起了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
他知道,这个曾经被苦难压得喘不过气的女人,终于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风又起,旋律的余味与两人的笑意交织在夜色里。
清河的水静静流淌,见证着两颗受过伤却依旧向阳的心,在隐秘的旋律中,各自寻得了安宁与前行的力量。
往后的路或许依旧有风雨,但他们都知道,只要心里的那束光不灭,就总能走到天亮。
陈国强家的月子宴席办得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国强便按照母亲的叮嘱,怀揣着十几个染红的鸡蛋,骑上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踩着晨光往县城赶——这红鸡蛋既是报喜,也是探望,要送到县医院正在康复的李九明手上。
县医院的病房里透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却挡不住李九明母子俩的喜气。
陈国强刚推开门,就见李九明正扶着床头慢慢起身,右腿的假肢贴合得规整,看不出太多异样。
“国强!你可来了!”李九明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声音洪亮了不少,比起前些日子的消沉,整个人透着股舒展的乐观。
李婶也连忙迎上来,接过陈国强手里的红鸡蛋,笑得合不拢嘴:“快坐快坐,你这孩子,还特意跑一趟,家里刚办完宴席,该忙得脚不沾地才是。”
“婶子,应该的,九明兄弟这阵子辛苦,得过来看看。”陈国强坐下,目光落在李九明的假肢上,“兄弟,你这腿看着利索多了。”
李九明听了,索性松开扶着床头的手,稳稳当当往前走了几步,步子虽不算太快,却平稳扎实,和正常人比起来确实没多大差别。
“可不是嘛!康复师说我恢复得好,再过阵子就能跟以前一样利索了。”他语气里满是得意,又带着难以掩饰的亢奋,“而且工作也落实了!连队干部跟县里对接得妥妥的,安排在杨集供销社,你说气派不气派?”
那可是计划经济时期,杨集供销社是实打实的热门单位,手握物资分配的票证权,吃穿用度的紧俏货都得经这儿流转,说是“香饽饽”也不为过。
更难得的是离家近,户口还转成了城镇户口,正儿八经的“吃皇粮”,往后生老病死都有保障,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的体制内。
李婶在一旁补充,眉眼间全是欣慰:“多亏了部队和县里的照顾,圆了我们的心愿。这些天家里人都睡不着觉,净想着这桩喜事了。”
陈国强由衷地替他高兴,把家里的琐碎事一一说来:孩子乖巧,大妮月子里恢复得不错,现在又在杨集中学教书,家里日子过得舒心。
他捡着轻松的话说,字字句句都是安稳,唯独避开了陈小芳的名字——毕竟李婶在跟前,有些话终究不方便说。
李婶是个通透人,坐了一会儿便起身:“你们哥俩好好聊聊,我去楼下买点水果,中午就在医院食堂对付一口。”说着便带上门,给两人留了单独的空间。
病房里瞬间静了下来,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地板上暖融融的。
陈国强摩挲着衣角,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没忍住,抬头看向李九明,语气诚恳:“九明,咱是兄弟,有句话我一直憋在肚子里,就是想问个清楚……小芳还没宣判,我就是想知道,你对她,到底是啥态度?你是怎么打算的?”
喜欢小镇红颜请大家收藏:(m.zjsw.org)小镇红颜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