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力挽狂澜?什么叫扭转乾坤?什么叫励精图治?什么他娘的叫比肩秦皇汉武?什么又叫尧舜再世?!
咱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觉得,自己此刻的心情,大概、可能、也许……就是了吧!
崇祯九年四月,紫禁城内的阳光似乎都格外明媚。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位平日里总是愁眉紧锁、仿佛肩上扛着整个泰山的老臣,今日竟步履轻快地走入暖阁。仔细看去,他老人家眼角深刻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了不少,腰板挺直,连说话的中气都足了几分,乍一看竟像是年轻了十岁不止!
他捧着一本墨迹未干的崭新账册,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甚至还有几分梦幻般的恍惚,向御座上的天子汇报着最新核验完毕的国库收支。
一项项收入:海关税钞、盐课杂项、清理皇庄追回的田赋、驿站改革上缴的结余……数字清晰,条理分明。虽然每一项单独看来仍不算惊天动地,但汇聚在一起,却勾勒出一条坚定向上的曲线。
最后,毕自严深吸一口气,用微微发颤的声音,报出了那个他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陛下!经臣等反复核算,去岁各项开支之后,国库……国库竟有结余白银一百零三万两有奇!”
暖阁内出现了片刻的寂静。
随即,只见御座之上的朱由检,那张常年因焦虑、失眠而紧绷着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来。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眼角的笑纹堆叠起来,最终化作一个几乎能咧到耳根子的、毫无帝王威仪却无比真实畅快的笑容!
笑了!简直笑开了花!
多少年了!自他登基以来,不,甚至可能从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时候起,大明的国库账簿上,何曾出现过“结余”这两个字?哪一年不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不是在为几万两甚至几千两的亏空绞尽脑汁、颜面尽失?
而现在,一百零三万两!实实在在的结余!
虽然他知道,这点钱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虽然他知道,辽东、西北、中原,处处都还等着用钱;虽然他知道,这只是漫长复苏之路上的第一步……
但!这他娘的是结余!是黑字!不是赤字!
这一刻,朱由检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所有的熬夜批奏疏、所有的省吃俭用、所有的被大臣气得跳脚、所有的委曲求全……仿佛都值了!
他恨不得立刻跑到太庙,对着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吼一嗓子:“瞧瞧!你们没办成的事,我朱由检办成了!大明,还没完蛋!”
当然,他最终只是努力收敛了一下过于夸张的笑容,对着毕自严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飘:“好!甚好!毕卿辛苦了!户部上下,皆有功勋!”
开心!真是开心他妈给开心开门——开心到家了!
崇祯九年四月末,四月初户部盈余一百万两的喜悦还未散去,一纸来自西南的八百里加急如同一盆冰水,照着朱由检当头泼下,将他那点中兴之主的美梦浇得透心凉。
蜀王朱至澍,这个坐拥成都府近七成良田、富得流油却一毛不拔的宗室巨蠹,竟然勾结了对之前惩处心怀怨望的秦王朱存机,串联河南的潞王、崇王、赵王、唐王等数位藩王,裹挟一直拥兵自重阳奉阴违的河南总兵左良玉,以及四川总兵侯良柱及其麾下大批骄兵悍将,公然扯旗造反了!一时间天下震动,诸王皆反,大明半壁江山顷刻间陷入烽火。
叛军打出的旗号是天子无道,宠信奸佞,重用女流,败坏纲常,彼当取之!,将朱由检辛辛苦苦推行的一切新政都污名化为祸国殃民的暴政。更荒谬的是,蜀王朱至澍迫不及待地在成都上演了一出登基闹剧,自封为大明皇帝,还封了一堆、大将军。
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比肩尧舜?
现实给了朱由检一记响亮的耳光,并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想多了。
朱由检,大明帝国的董事长兼CEO,在他自己以为公司业绩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被公司里最大的股东(蜀王)、几个资深区域经理(秦王、潞王、崇王、赵王、唐王、周王)和几个手握客户资源的销售总监(左良玉、侯良柱)联合起来,宣布集体跳槽,并且直接把他给……投票罢免了! 下岗了。没错,他朱由检,大明的皇帝,被华丽地下岗了。虽然他的玉玺还在手里,龙椅也没被搬走,但叛军已经另立中央,他的权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公然挑战。
就在这同一时间,仿佛老天爷觉得朱由检面临的麻烦还不够多,特意又给他加上了一副千斤重担。
大明东北方向,山海关外。
大清皇帝皇太极,这个朱由检此生最大的宿敌,敏锐地抓住了大明内部陷入空前混乱的天赐良机。他尽起八旗精锐,并征调蒙古各部仆从军,组成一支超过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号称二十万,挥师南下!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蹄踏地的轰鸣声震动着辽东大地。皇太极的战略意图再明显不过——他要趁你病,要你命!趁着明廷内乱、焦头烂额之际,一举突破关宁锦防线,直捣京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改革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