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永远是贫苦百姓的发言人,正如他所说:明朝是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相比于宋朝三百年基业没有杀过一个文臣来说,朱元璋却是毫不手软。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仇视当官的,因为他的家人就是被当官的逼得活活地饿死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用他们,国家那么大,他一个人管不过来,这就造成了朱元璋手底下官员艰苦的生活,工资低,责任大,一个干不好,还有杀头的风险。
元朝的政治腐败让贪腐成了风气,明朝建国的时候,官员缺口太大,一时间无法补足,只能让这些前朝官员留任,那就必须对他们严格监督。朱元璋就像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生怕贪官让百姓受了委屈。
他对当官的狠,历史上独一份儿,对百姓是真的好,也是历史上独一份儿。
他知道,尽管如此,他做的还不够,治标不治本。
元朝对中原百姓跟喂养牲畜一样的管理模式,让中原大地人口损失太严重,土地也严重荒芜,即使现在重新建国,一切有所改善,可是在哪个不知名的角落,或许还存在大片大片的饿死人的情况,甚至易子而食。
想到这些,朱元璋坐不住了,他急于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把朝中事务安排好之后,就带领着一帮臣子微服出宫体察民情了。
明初的都城在南京,在扬州境内,朱元璋私访第一站也就到了以富庶闻名的扬州城。他想的很好,看了扬州的情况后,其他地方虽然比不上扬州,但是根据扬州的情况,他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稍微降低评估,推测出其他地方的真实情况。
他明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即使富庶的扬州也不会有多好,可是到了扬州城之后,眼前的一幕,却超出了他的认知,给了他当头一棒。
站在扬州城头,朱元璋觉得自己似乎是站在了乱葬岗。放眼望去,全是断壁残垣,没有尽头。扒光了树皮的树桩,像是一个个凌迟而死的囚犯吊在那里,诉说着人间惨状。
过了好久,在扬州当地官员竭力的搜寻下才找来了仅存的18户人家百姓,衣衫破烂不堪,还不如当年的乞丐朱重八,双眼无神,因为饥饿,他们脸色浮肿发白,看着穿着光鲜的朱元璋一行人,眼中有着畏惧与渴望。
咚!眼前的一幕仿佛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朱元璋的心上,让他疼得险些背过气去。
此刻的朱元璋就像是在经历酷刑,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
父母家人饥饿而死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了眼前,他只能无助的哭喊,却无能为力,因为父母要的是食物,可是草根都挖没了,树皮都吃光了,到哪里去给他们找吃的?父母饿死了,兄弟姐妹也饿死了。乡里乡亲也饿死了,每天都在大量的死人,随处可见骨瘦嶙峋皮包骨头的百姓死在路旁被乌鸦啄食。这不是人间,这是地狱,我要打破他。朱元璋在内心嘶吼着。
幸运的是,多年后他成功了,他当了皇帝,他处死了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他给老百姓划分了新的田地,他们再也不会挨饿了,这是朱元璋的想法。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今天的扬州城还是人间地狱?那么那些百姓跟着我建立大明江山的意义在哪儿?我自认为远比暴元的统治要好得多,能够给华夏儿女一份生机 ,可是眼前的这一幕,和暴元有什么区别?
总以为自己的成就能够弥补心中的一些遗憾,可是现在的场景,和当年全家惨死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诺大的扬州城,以富庶闻名,从三国孙权开发,经过隋唐两宋蓬勃发展,这里本是世间最为富贵的地方,可是让人讽刺的是,就这种地方,竟然只有18户人家,一棵树!剩下全是断壁残垣和荒芜的土地,要想恢复这里,难如登天!
朱元璋,你硬生生活成了一个笑话!
想到这里,朱元璋哭了!一向凌厉的目光此刻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无助苦涩的两行清泪。这是朱元璋心里的痛,扬州的老百姓都如此艰难,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谁?谁能接下这里的担子”?朱元璋一一扫过在场的臣子,猩红的双眼盯着他们,声音沙哑的问道。
所有大臣面面相觑,最后全都选择沉默的低头。扬州的情况太过严重,已经不是整顿那么简单了,这里基本上全毁了,等于是要从头发展,想在这里有所建树,基本上要花一辈子的心血,还不见得能成功,搞不好,还有杀头的风险,吃力不讨好,及时撇清才是好事。
朱元璋看着众臣的反应,眼中杀机毕露,满心的嘲讽。
这些人一个个的都饱读诗书,天天嚷着忠君爱国死而后已,可是遇上事情,一个比一个爱惜自己的羽毛。
要说他们搜刮百姓民脂民膏,倒是一把好手,这样的臣子杀光也是没错的。
正当朱元璋杀心再也无法遮挡的时候,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人,砰的一声跪了下来,以头抢地,声音铿锵有力的吼道:“臣,参知政事杨宪,愿意担此重担,保证五年内扬州耕地全部复耕,民生趋于安稳,如若不成,请斩吾头”。说完,又砰的一声磕在了地上,久久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