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苏松把书抱在怀里,像抱着件宝贝,“我一定会好好看,看完跟你分享我的想法。” 白墨笑着点头:“我们可以每天中午聊一会儿,就像‘诗社小聚’一样。”
食堂里人很多,热气裹着饭菜的香味漫在空气里。苏松和白墨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一边吃一边聊《诗经》里的饮食 —— 白墨说《小雅?鹿鸣》里的 “食野之苹” 其实是吃野外的蕨类植物,苏松说他爷爷以前也采过蕨菜,做出来的菜带着点清苦,像诗里的味道。
聊着聊着,白墨忽然指着窗外:“你看,那边的梧桐叶落了,像不像《邶风?绿衣》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黄色的叶子落在绿色的草地上,像衣服的里子和面子。” 苏松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黄色的梧桐叶散在草坪上,黄绿相间,真像诗里写的样子。他赶紧拿出笔记本,快速画了幅小小的画,旁边写着:“九月四日,食堂窗外,见绿衣黄里之景。”
白墨凑过来看,笑着说:“你画得真快,以后我们可以把看到的‘诗景’都画下来,等攒多了,就能做成一本‘校园诗景册’了。” 苏松点点头,心里忽然觉得,高三的日子好像不再是只有试卷和倒计时,还有诗,有画,有和白墨一起发现的小美好。
下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课,苏松在背单词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早上和白墨一起读诗的场景。他偷偷在英语课本的空白处写下 “彤管”“荑草” 两个词,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彤管图案。同桌林晓见了,笑着说:“苏松,你最近怎么总在画画写诗句啊?是不是被新同学影响了?” 苏松脸一红,没说话,心里却觉得,被白墨影响,是件很开心的事。
放学的时候,苏松把《诗经译注》放进书包,对白墨说:“我明天早上把笔记本带来,跟你分享我读《静女》的新想法。” 白墨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颗桂花糖,递给苏松:“这个给你,甜甜的,像诗里的心意。”
苏松接过桂花糖,放在手里,糖纸在夕阳下闪着光。他看着白墨的背影消失在路口,才转身往家走。路上,他拿出那颗桂花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香漫在舌尖,像早上和白墨一起读诗的感觉。他摸了摸书包里的牛皮笔记本,又摸了摸那本《诗经译注》,心里满是期待 —— 期待明天的早读课,期待和白墨一起读诗,期待那些藏在诗里的小美好。
回到家,苏松把《诗经译注》放在书桌上,翻开《静女》那一页,认真读起来。读到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时,他想起白墨说的 “自然真诚”,想起爷爷编的狗尾巴草兔子,忍不住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好的相遇,是懂你的诗,懂你的心。就像我和白墨,和《诗经》。”
写完后,他把笔记本放在《诗经译注》旁边,又把白墨送的桂花糖纸夹在里面。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桌上,把书页照得清清楚楚,像诗里写的 “月出皎兮”,温柔又明亮。苏松看着那些字,那些画,忽然觉得,这个九月,因为有了白墨,有了《诗经》,变得格外不一样。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