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一天的午后,阳光透过苏松房间的窗户,温柔地洒在书桌上。桌上摊开着那本淡棕色封面的《高三?人物志》,旁边放着一支蓝色钢笔和一叠诗社活动的照片。苏松坐在椅子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纸页,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每一页都藏着诗社伙伴们的独特细节 —— 这是他一学期来悄悄记录下的珍贵宝藏,也是他想要在寒假里慢慢梳理、补充完整的心意。
“先从白墨开始吧。” 苏松笑着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面贴着一张白墨在秘密基地里专注整理《诗经》批注的照片。照片里的白墨,眉头微蹙,嘴角却带着淡淡的笑意,手里的钢笔在纸上轻轻滑动,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温暖得让人移不开眼。
苏松拿起钢笔,在照片旁边写下:“白墨,性格温柔细腻,像《诗经》里的‘静女其姝’。最喜欢在午后阳光里读《诗经》,做批注时会把头发轻轻别在耳后,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反复查阅资料,直到完全理解为止。她对《诗经》里的植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荇菜’和‘蒹葭’,说它们既有自然的灵动,又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记得有一次,她为了弄清楚‘雎鸠’到底是什么鸟,特意去图书馆借了《中国鸟类图鉴》,还在笔记本上画了详细的对比图。她的《诗经》批注本里,不仅有知识点的梳理,还有自己的感悟,比如读《邶风?凯风》时,她写道:‘母爱如凯风,温暖而深沉,让人想起妈妈为自己准备的热汤。’这样的白墨,既有着学者的严谨,又有着细腻的共情力,总能在《诗经》里找到与生活共鸣的美好。”
写完这段文字,苏松忍不住笑了,想起白墨生病时,自己每天去照顾她,她躺在病床上还不忘整理《诗经》知识点的样子;想起跨年夜时,她和大家一起唱《关雎》,歌声温柔得像春风拂过湖面。这些细节,都像一颗颗珍珠,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在笔记本里。
接着,苏松翻到下一页,这里贴着尤龙在模拟考试后帮大家解答数学题的照片。照片里的尤龙,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手里拿着草稿纸,正在认真地给贺花讲解解题思路,周围的同学都专注地听着,眼里满是敬佩。
“尤龙,性格开朗真诚,像《郑风?叔于田》里的少年,充满活力。一开始因为家庭压力有些自卑,后来在诗社的陪伴下慢慢变得自信。最喜欢读《秦风?蒹葭》,说里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追寻精神,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他读《诗经》时会大声朗读,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记得有一次,他为了理解‘道阻且跻’里‘跻’的含义,特意去查了古汉语词典,还在草稿纸上画了陡峭的山路示意图,说这样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追寻的艰难。他虽然数学曾经是薄弱学科,但在努力后不仅自己进步很大,还主动帮大家解答问题,讲解时会把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简单的步骤,耐心又细致。他说《诗经》教会他‘锲而不舍’,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这样的尤龙,像一株坚韧的芦苇,在风雨中不断成长,也用自己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人。”
苏松放下钢笔,喝了一口热奶茶,想起尤龙第一次在诗社分享自己写的短诗时,紧张得声音发抖,却还是坚持念完的样子;想起冬至时,他和大家一起包饺子,虽然包得歪歪扭扭,却笑得格外开心。这些细节,都让他觉得,尤龙的成长是那么真实而动人。
下一页贴着贺花设计的汉服配饰草图,有桃花纹样的发簪、芦苇造型的玉佩,还有冬至时做的饺子形状小挂饰,每一件都精致得让人惊叹。苏松看着这些草图,仿佛能看到贺花坐在桌前,认真画画的样子。
“贺花,心灵手巧,像《召南?采蘩》里的女子,充满生活气息。最喜欢将《诗经》里的元素融入汉服设计,说这样能让传统文化以更美的方式传承下去。她设计‘蒹葭’玉佩时,会反复调整芦苇的弧度,说要让它既有自然的飘逸感,又能贴合佩戴者的颈部曲线;设计‘桃夭’襦裙时,会仔细挑选布料的颜色,说粉色要像桃花初绽,淡紫色要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样才能体现‘灼灼其华’的意境。她读《诗经》时,总喜欢从美学的角度去解读,比如读《卫风?硕人》时,她会分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比喻手法,说古人对美的描写既生动又形象,还能给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记得有一次,她为了制作《诗经》主题的明信片,熬夜画了‘关雎’‘蒹葭’‘桃夭’三个场景,每一张都栩栩如生,还在背面写了对应的诗句,送给大家时,眼里满是期待的光芒。这样的贺花,用自己的双手将《诗经》的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也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松想起贺花组织冬至活动时,忙碌地教大家包饺子的样子;想起她在诗社总结会议上,兴奋地分享自己寒假设计汉服计划的样子。他觉得,贺花就像一个小太阳,用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给诗社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惊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