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目光,最终牢牢锁定在一位特殊的皇子身上——四贝勒,胤禛。
这位以“冷面”着称的四贝勒,开府在外,行事严谨,不结党营私,颇得康熙帝“孤臣”的评价。
然而,结合脑海中那份对清朝历史略有所知的记忆,以及系统夭夭提供的、更为精准的现状信息,馨妤清晰地看到了胤禛此刻最大的短板——子嗣。
弘晖阿哥早夭,先福晋一尸两命,而继福晋乌拉那拉氏(宜修)虽刚被请立不久,但膝下空虚。
府中唯有一个三阿哥弘时,是个蠢笨的性子,且其生母李氏出身平平。
子嗣单薄,后继无力,这在极其看重血脉传承、尤其对有望继承大统的皇子而言,简直是致命的弱点。
康熙帝对这位年长皇子的关注中,必然包含着对此的忧虑。
机会,就在眼前。
馨妤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能精准戳中康熙帝心中忧虑的契机。
她需要让康熙帝“主动”注意到她,并且将她与那个“解忧”的可能性联系起来。
一个计划在心底悄然成型——流言。
一个精心编织、能在贵人圈层悄然发酵、最终精准流入宫闱的流言。
内容核心必须是:瓜尔佳府二格格馨妤,“天生福相,多子多福”。
言语点到即止,绝不提及任何一位皇子,尤其是四贝勒。
重点在于塑造一种模糊的、美好的意象:一个家世清白、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子嗣福运的贵女形象。
并让这流言无声无息地传播开。
而动用寻常的仆役口耳相传风险太大,且难以触及皇宫。
馨妤将目光投向了系统商城。
意念微动,一枚散发着莹光的玉符出现在空间仓库角落——【润物无声·流言符】。
此符可蛊惑人心,让其认为这就是自己随意听到的,并和人无意间聊天时说起的。
尤其擅长在特定环境(如宫苑)和特定人群(如与皇权关联者)中,以看似“闲聊”、“感慨”的方式悄然散布。
并要选定几个关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比如乾清宫外轮值的侍卫、御花园负责洒扫的老太监歇息处、甚至皇帝偶尔会去散心的畅音阁附近。
夭夭将符咒之力精准的投放到皇宫。
于是,某个午后,当两个小太监在廊下避雨时,其中一个“无意”感慨:“听说了吗?工部瓜尔佳侍郎府上那位二格格,啧啧,真是好福相!我有个表亲在瓜尔佳府当差,说府里老人都讲,格格出生时,就有异香满室,请了高僧批命,说是旺家宜男、多子多福的命格呢!”
另一个附和:“可不是,那样的家世,那样的品貌,将来不知哪家有福气……”
流言起初只是在下人间传播,却凭借着符咒的微妙引导,在宫墙内、在贵妇们的茶话会中,一圈圈扩散开来。
“天生福相”、“宜室宜家”、“多子多福”——这些词汇,开始若有若无地与“瓜尔佳·馨妤”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流言需要“佐证”,需要一次“天衣无缝”的“巧合”。
机会很快到来。
京城香火鼎盛的广济寺,春日里举办一场祈福法会。
京中不少勋贵女眷都会前往。
赫舍里氏自然要带着两个女儿去上香,彰显门楣,也为即将到来的选秀增添几分福运。
馨妤穿着一身素净雅致的藕荷色旗装,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兰,在一众珠光宝气的女眷中,反而更显清丽脱俗,如同空谷幽兰。
她跟在赫舍里氏和玉宁身后,低眉顺眼,姿态恭谨,只是那通身的气派和萦绕的幽香,让人无法忽视。
上香、叩拜,馨妤做得一丝不苟,尤为虔诚。
仪式毕,女眷们纷纷去寻相熟的法师解签或批命。
馨妤随着人流,也走到了那朱漆签筒前。
她并未多想,只随意地,轻轻晃了晃那圆筒。
只听“嗒”的一声轻响,一支细长的竹签便落了出来,安静地躺在青石地上。
她俯身拾起,目光轻轻扫过签上刻着的细密字迹,心中倒是一片澄净的平静,并无太多波澜。
一旁侍立的小沙弥眼尖,认出是侍郎府上的千金,连忙恭敬地上前一步,双手合十,引着她去寻寺中的恒明法师解签。
恒明法师年逾古稀,长须垂落胸前,随着微风轻轻飘动。
他面容慈和,眼睛清亮得如同玉石,沉淀着岁月赋予的睿智与通透,是京中人人敬仰的有道高僧。
馨妤莲步轻移,走到法师面前,双手将那枚小小的竹签奉上。
姿态柔婉地微微屈膝,声音清越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恭顺:“有劳法师了。”
恒明法师接过那枚薄薄的竹签,垂眸看了一眼签文。
再抬眼时,那平和的目光便落在了馨妤的脸上。
那目光并不锐利,甚至可以说是温和的,却又带着一种能穿透浮华表象、直抵人心深处的力量。
馨妤的心里,没来由地轻轻一颤。
她面上依旧维持着那份带着些许小女儿家忐忑的虔诚模样,努力让眼神清澈如初,映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懵懂与纯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黎姿的快穿奇遇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黎姿的快穿奇遇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