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肆那边,需要一位懂行的掌柜坐镇,牙行推荐了几人,林玉漱一一面谈,最终选定了周老先生。
五十多岁,清瘦,留着花白长须,说话慢条斯理,带着点学究气,眼神却清正,原是大户人家的西席先生,主家败落后出来谋生,对书籍的版本、市价门儿清。
林玉漱看中他的学识和那份严谨,帮工则选了两个手脚麻利、认得些字的少年。
人手齐了,林玉漱便全心扑在筹备上。
她亲手画了绣楼的布局图样,指点工匠如何改造隔断、让光线更通透。
又把自己关在房里好几天,凭着记忆和想象,画出了厚厚一叠新奇别致的花样图稿:清雅的兰竹梅菊,吉祥的缠枝莲纹、百蝶穿花,充满生趣的猫扑蝶、稚子采莲……线条灵动流畅,构图精巧别致,配色雅致又鲜活。
当她把那厚厚一叠画稿交到陈、孙两位师傅手里时,两位见多识广的老师傅都愣住了,眼里是藏不住的惊艳。
“东家……这些,都是您画的?”
陈师傅手指轻轻抚过一张《雪竹图》,墨色的竹枝在素绢上傲然挺立,风雪之意扑面而来,清寒孤绝。
孙师傅拿起一张《榴开百子》,饱满绽开的石榴籽粒粒分明,红艳欲滴,那喜庆鲜活的气息几乎要跳出来。
“妙啊!”她由衷赞叹,“老身做了一辈子绣活,也少见这般生动又别致的花样!东家您……真是心思灵巧!”
林玉漱只是浅浅一笑,“师傅们过奖了。这些样子,烦请师傅们带着姑娘们先试着做些小件,帕子、香囊、扇套都行,仔细琢磨针法配色,务必做到最好。咱们这绣楼,要么不开张,开张就得一鸣惊人。”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绣娘们被这些前所未见的花样子彻底点燃了热情。
绣楼里很快便响起了绷架张紧的细微声响和丝线穿梭的沙沙声,陈师傅和孙师傅亲自坐镇指点,神情专注。
林玉漱每日必来,或静静观看,或轻声提点一二,她并不直接插手具体的针法,只在意那画稿里的神韵和意境,能否被那丝丝缕缕的彩线完美地传递出来。
书肆那边,周掌柜那份学究气,在整理书籍时倒成了长处,他带着两个小帮工,将那些落了尘的旧书分门别类,一页页擦拭干净,再按经史子集重新排列上架。
又拿着林玉漱给的银子,跑遍了各大书坊、刻印坊,添置时兴的科举制艺文章、名家诗文集子和流行的话本小说。
林玉漱特意叮嘱他,也要留心搜罗些有趣的游记杂谈、农桑医书,甚至印制精良的画谱字帖。
后面那个小院也清扫出来,添置了桌椅,林玉漱让周掌柜就住在这里,也方便照看书肆。
喜欢黎姿的快穿奇遇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黎姿的快穿奇遇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