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展阅荀彧亲笔书信后,偏头痛再次剧烈发作。
这竖子当真令孤寝食难安!
掳掠如此多百姓,你江东哪来粮饷供养?
什么?庐江士族已自行安置这些流民?
......那便罢了。
谋士们纷纷进言:
司空,当务之急是稳住孙澎。
奉孝所言极是,继续僵持恐损失更巨。
何必与黄口小儿争短长?待来日再令其加倍偿还便是。
面对智囊团的劝谏,曹操深知寿春兵力薄弱,纵有良策亦难施展,最终只得妥协:传令文若,速速打发那孙澎小儿!
(然而曹操严重低估了孙澎的野心。
荀彧凝视张承时,突然忆及初次会面时的对话:文若先生若早劝司空应允,何至于此?
如今看来,那番话语竟一语成谶。
贤侄,司空已应允所请,今日便奏请天子册封。请转告孙将军即刻退兵。
荀彧强忍怒气劝说,却见张承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顿时令他气血上涌。
**
“对不住,上次是上次的价格,这次是我们的新报价,涨了。”
张承望向荀彧,嘴角微扬。
能把荀彧这样温润如玉的君子逼到如此地步,张承的确有几分本事。
听完这临时抬价的话,荀彧的脸色由红转紫,活像官渡之战时替曹操临时效力的关羽。
“你……你这…… ** 之徒!”
憋了半天,荀彧也没想出更狠的话,最终只挤出一句软绵绵的“ ** 之徒”,毫无威慑力。
张承一脸无辜,仿佛在说:“我只是个传话的,别冲我发火。”
“文若先生,临行前我家主公交代过,若超过三日未得答复,便再加一条要求。”
“什么要求?”
“除了讨逆将军与吴侯之位,主公还要朝廷封他为扬州牧!”
“绝无可能!”
荀彧猛地起身,一掌拍在桌上。
张承耸耸肩,语气轻松:“荀令君何必如此武断?上次您也说绝无可能,如今不也松口了?”
荀彧面色阴沉,一时语塞。
或许是于心不忍,张承没再咄咄逼人,只是缓声道:“荀令君,您别太动气。家父与我素来敬重您的为人,只是各为其主,我不过是个传话的。您若气坏了身子,可不划算。”
荀彧盯着他:“你家主公还交代了什么?能否给文若叔透个底?”
张承无奈一笑:“您别为难我了。我只能说,趁早答应对大家都好,现在还来得及。”
现在还来得及?
言下之意,再拖下去,后果更严重?
荀彧虽暂代曹操打理许昌事务,但册封州牧这等大事,仍需曹操首肯。
于是,荀彧连夜修书,言辞恳切地劝说曹操别再与孙澎讨价还价。
曹操第三次收到信时,已比前两次平静许多。
郭嘉等人已为曹操做足了心理铺垫,曹操心中也有所预料,孙澎必定会趁机抬高条件。
尽管心中恼怒,但曹操给荀彧的回信却毫不含糊——
答应他!
收到曹操的回复后,荀彧迅速找到张承,协助他完成州牧册封的各项手续,随后便准备送他离开。
临行前,荀彧拉住张承,诚恳问道:“如今事情已成,贤侄可否告知,若此次司空仍不松口,你家主公会如何应对?”
张承淡然一笑:“既然荀令君真心相询,我便直言相告——我家主公其实已无后手。”
“无后手?此话当真?”
“确实如此。主公曾言,曹司空乃明智之人,不会与他这‘小儿辈’一般见识。”
望着张承远去的背影,荀彧轻叹一声。
孙澎虽年少,但对人心的把握,却比其兄孙策更为老练。
一个时辰后,荀彧收到消息:张承离城前,曾专程前往城中杨家酒楼密会一人——
前太尉杨彪之子,杨修!
杨家与孙家何时有了勾连?
此事须尽快禀报司空。
次日,张承携宣旨太监抵达寿春城外的孙澎大营。
那小太监战战兢兢,全然不见戏文中宦官仗势凌人的姿态。
转念一想,天子尚自身难保,区区阉人又岂敢嚣张?
借着太监在场,孙澎直接命其登寿春城头宣读圣旨。
城内官员见曹操竟真将扬州牧拱手相让,顿时怔在当场——
昨日还兵临城下的敌人,今日竟成了顶头上司?
这还如何抵挡?
寿春众官当即放弃抵抗,开城迎孙澎入主。
建安五年五月下旬,朝廷正式册封孙澎为扬州牧,加封吴侯,授平南将军。
(
曹操对孙澎十分忌惮,唯恐对方提出更过分的要求,特意将讨逆将军提升为平南将军。
东汉的军职按品级排列,大将军居首,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往下便是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
孙澎的平南将军属于四平之一,在朝廷中已属高阶将领。相比之下,孙坚的破虏将军和孙策的讨逆将军皆为杂号将军,分量远不及平南将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孙策托孤,我截胡孙权基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