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前的喧嚣逐渐被抛在身后,艾雅琳推着自行车,与林薇又说了几句关于明天课程的细节,这才互相道别,跨上车座,轻盈地蹬动踏板。
夕阳的余晖愈发浓烈,将天际的云彩渲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瑰丽的橙红、金紫与柔和的粉蓝交织融合,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却又无比和谐自然。秋日的傍晚,天空总是格外慷慨地上演着光与色的盛宴。微风拂过,已带着明显的凉意,吹动她额前的碎发,也送来了道路两旁开始泛黄的银杏叶片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着季节的变换。她深吸一口气,那空气清冽干爽,夹杂着淡淡的尘土味、远处飘来的炊烟气息,以及一种独属于校园的、混合着青春与书卷气的活力余温。
自行车轮轻快地碾过路面,发出规律的轻微声响。她并未驶向密集的住宅区,而是拐入了一条更为幽静、绿树成荫的道路。这里的行人车辆明显稀少,两旁多是带着独立庭院的住宅,风格各异,掩映在繁茂的树木之后。她熟悉地穿梭其间,最终在一栋哥特风格的别墅停下。
别墅的外墙是白色的质感涂料,搭配着深色的金属构件和大幅的落地玻璃窗,显得既低调又富有设计感。它不是那种张扬的豪宅,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静谧容器。别墅外围是一圈低矮的院墙,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区隔,而非真正的屏障,让院内葱茏的绿意得以流淌出来。
她将自行车停放在院门旁的专用车架上(车架也是同色系的金属材质,与建筑风格统一),推开并未上锁的、轻盈的黑色金属院门,步入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前院并不巨大,但布置得极为雅致。一条蜿蜒的浅灰色石板步道穿过精心修剪的草坪,通向住宅的入口。步道旁点缀着几组高低错落的景观石和耐寒的蕨类植物。一侧墙角种着一棵姿态优美的红枫,它的叶片已有几片率先被秋意染上了绚丽的红色,在夕阳下如同燃烧的小火苗。另一侧则是一个小小的浅水景,竹制惊鹿偶尔发出“叩”的一声轻响,更添几分静谧。空气中弥漫着湿土、青草和隐约的桂花甜香,那是从邻居家飘过来的。
她踏着石板路走向入户门。门是深胡桃木色的,样式简洁现代,配备了智能门锁。她伸出拇指按在识别区,“嘀”的一声轻响,门锁应声而开。
几乎就在门开的一条缝隙的瞬间,一声软糯而带着些许急切情绪的“喵呜——”就从门内传了出来。紧接着,一个毛茸茸、圆滚滚的雪白身影就灵活地挤到了门边,用它那穿着“白袜子”的爪子扒拉着门框,圆溜溜的蓝宝石般的眼睛仰望着她,尾巴高高翘起,尾尖优雅地微微卷曲,表达着十足的欢迎与一点点“你怎么才回来”的娇嗔。
“团团~我回来啦!”艾雅琳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声音也变得无比柔软。她立刻弯下腰,将扑过来的小白团子稳稳地抱进怀里。团团满足地在她怀里蹭着,发出响亮而愉悦的“呼噜”声,像一个小型发动机。
她抱着猫,侧身进屋,厚重的房门自动缓缓闭合,将秋日的微凉和外面的世界温柔地隔绝开来。
门内,是一个开阔、明亮、通透且充满了艺术与生活气息的空间。
入口处是一个宽敞的玄关,地面铺着深灰色的哑光大理石瓷砖,与室外有所区分且易于清洁。一侧是整墙的嵌入式玄关柜,柜门是简洁的白色无把手设计,看起来清爽利落。柜体中间做了镂空台面,放着香薰机和一个小型艺术摆件。另一侧则是一面巨大的落地镜,方便出门前整理仪容,也有效地扩大了空间感。玄关中央摆放着一张简约的实木长凳,方便换鞋。
穿过玄关,步入的是挑高近一层的宽敞客厅。巨大的落地窗将后院的风光以及天际残留的晚霞毫无保留地引入室内,成为最动人的背景画。整个客厅的色调延续了外立面的简约风格,以高级灰、纯净白和温润的原木色为主基调,通过家具、画作和软装来点缀色彩。
客厅的一侧是宽敞的开放式餐厨区。中岛台兼早餐台将厨房与客厅做了柔性的区隔。厨房设备齐全且嵌入式设计,显得非常整洁。中岛台上放着新鲜的水果篮和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料理机。
客厅的休息区摆放着一组宽大舒适的浅灰色布艺沙发,沙发上随意散落着几个来自不同国家和风格的刺绣靠垫,以及那条手钩的祖母方格纹毛线毯,为现代空间注入了手作的温暖和旅行的记忆。沙发前是一个低矮的、造型不规则的原木大茶几,上面放着几本精装艺术画册和一套简约的茶具。
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另一侧整面墙的书架。书架是顶天立地的设计,大部分空间被书籍填满——艺术理论、画册、小说、旅行笔记……还有不少格子用来展示她收集的陶瓷器、矿物标本、以及她自己制作的一些小型雕塑和工艺品。书架前放着一把舒适的阅读椅和一盏落地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城市画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