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二楼画室朝北的高窗,洒下均匀而柔和的光线,将空气中细微的尘埃都照得清晰可见。艾雅琳已经洗漱完毕,换上了一身适合初秋校园的装束:一条修身的深蓝色直筒牛仔裤,搭配一件简约的白色棉质T恤,外罩一件薄款的卡其色风衣,脚上是一双百搭的白色板鞋。整体造型利落清爽,又带着几分随性的学生气。她站在巨大的软木板前,目光落在刚刚用图钉固定好的新学期课程表上。
“嗯……”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发出一声满意的轻哼。课程表用清晰的表格划分,周一的栏目里,只有上午八点到十一点半的《中外美术史》,用加粗的字体标注在“C栋304”。而下午的格子,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空白。她的视线继续向右移动,周三和周五,更是整日无课,如同课程表中镶嵌的两块完整的、可供自由挥霍的宝石。
这种安排对于需要大块时间进行创作的美术生来说,简直是天赐的礼物。这意味着她可以有完整的时间沉浸在画室或者手工室里,不必被零碎的课程切割得支离破碎。当然,她也清楚,这些“空白”并非真正的假期,而是需要更高自律性去填充的学习和创作时间。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是林薇的消息:「琳琳!起床了吗?看到课表没?幸福来得太突然!上午上完课就解放了!C栋304,别睡过头哦,七点五十教学楼门口见!」
艾雅琳笑着回复:「已起,已看到,幸福感爆棚。一会儿见,保证不迟到。」
她下楼,简单地准备了早餐:烤吐司、煎蛋、一杯牛奶。团团在她脚边绕来绕去,享受着清晨的陪伴。吃完早餐,将碗碟放入洗碗机,她检查了一下背包:素描本、笔袋、课程表、水杯,一应俱全。她轻轻揉了揉团团的脑袋,“在家乖乖的,我下午就回来。”
七点四十多分,艾雅琳骑着自行车抵达美院C栋教学楼。秋日早晨的空气清新微凉,阳光斜照在红砖墙上,泛着温暖的光泽。林薇已经等在门口,正低头看着手机。她今天穿了一件连帽卫衣和工装裤,显得活力十足。
“薇薇!”艾雅琳招呼道。
林薇抬起头,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够准时的呀!走走走,占个好位置去!听说这《中外美术史》是刘教授讲,他课讲得特别好,就是喜欢提问,坐前面点安全。”
两人说笑着走上楼梯,找到304教室。这是一间阶梯教室,能容纳百来人。她们选了中间偏前的位置坐下。陆陆续续有同学进来,教室里充满了新学期第一次上课特有的、混合着期待和些许懒散的气氛。
八点整,刘教授准时踏入教室。他是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合身的西装马甲,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他放下讲义,扫视了一圈教室,目光锐利而温和。
“同学们,新学期好。我是刘建安,这学期由我来为大家讲授《中外美术史》。”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教室迅速安静下来。
课程正式开始。刘教授果然名不虚传,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将枯燥的历史脉络和艺术流派,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像资料以及有趣的历史轶事串联起来。从史前洞穴壁画的神秘冲动,到古埃及艺术的永恒追求,再到古希腊对完美比例的痴迷……他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领着学生们穿越时空,领略人类艺术长河中的璀璨星光。
艾雅琳和林薇都听得十分入神,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要点和自己的感悟。当刘教授讲到古希腊雕塑时,他忽然提问:“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古希腊雕塑中,男性形象多为裸体,而女性形象早期却穿着衣物吗?”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有几个同学低下了头。艾雅琳正思考着,林薇却悄悄戳了戳她,小声道:“琳琳,你说。”
艾雅琳犹豫了一下,举起手。刘教授示意她回答。
她站起身,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回答道:“我认为这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古希腊崇尚男性的力与美,认为裸露的身体是展示公民勇气和体魄的方式。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受限,她们的形象更多地与家庭、私密空间联系在一起,所以用衣物来表现一种含蓄和庄重。”
刘教授赞许地点点头:“很好,请坐。这位同学提到了社会观念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土壤之中……”他接着艾雅琳的回答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
坐下后,林薇冲她竖了个大拇指,用口型说:“厉害!”
艾雅琳松了口气,心里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让她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三节课的时间在精彩的讲述中过得飞快。下课铃响时,大家还有些意犹未尽。
“哇,刘教授讲得真棒!感觉脑子里的艺术史框架清晰多了!”林薇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兴奋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城市画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