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被秋风催促着,倏忽间便溜走了一周。当艾雅琳在周五的清晨再次自然醒来时,她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学期的节奏。这一周,她像一只重新校准了体内时钟的候鸟,精准地穿梭于课堂、画室与家之间,将开学初那份微妙的兴奋与忐忑,沉淀为一种踏实而从容的步调。
窗外,秋意似乎又浓了几分。天空是那种洗过般的、高远的湛蓝色,阳光灿烂却毫无燥热,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清晰明亮的几何光斑。空气里带着干爽的凉意,微风拂过庭院里的红枫,那火焰般的叶片便簌簌作响,仿佛在低声交换着关于季节的秘密。
艾雅琳穿着一套柔软的浅灰色羊绒家居服,赤脚踩在带着地暖温润气息的木地板上,感觉无比惬意。周五,课程表上那片令人心安的空白,如同每周一次的小小庆典,预示着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完整时光。但经过一周的学习,她心里清楚,这个周五并非纯粹的休憩日,更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加油站”。
她先像往常一样,准备了简单的早餐,和团团共享了清晨的宁静。然后,她没有立刻钻进画室,而是抱着笔记本电脑和这一周的课堂笔记,来到了客厅靠近落地窗的那张舒适的单人沙发上。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复习与总结。
这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确保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将电脑放在旁边的边几上,摊开密密麻麻的笔记——有刘教授《中外美术史》上梳理的清晰脉络,有《色彩构成》课上记录的配色理论和实践要点,有《素描进阶》老师强调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还有《艺术概论》那些需要消化的抽象概念。
她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笔记,让这一周输入的知识点在脑海中重新过一遍电影。然后,她打开电脑的文档软件,开始为每一门课整理一份电子版的“周总结”。这不是简单的誊抄,而是提炼、归纳和思考的过程。
“《中外美术史》:古希腊艺术的‘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这种审美理想如何体现在雕塑的构图和表情上?与古罗马艺术追求写实和叙事性的区别……”她一边打字,一边喃喃自语,遇到不太确定的地方,会立刻翻看书本或搜索相关资料进行确认。这个过程,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让知识变得更有条理,也更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色彩构成》:这周的作业是做一个互补色的情绪板……嗯,我选的是蓝橙对比,表现‘静谧中的活力’……或许可以尝试加入一些中间色调来调和强烈的冲突感?”她不仅复习理论,还结合即将要做的作业进行构思,让复习直接为创作服务。
团团似乎知道主人在做“正经事”,没有像往常那样跳上来捣乱,只是安静地趴在她脚边的地毯上,晒着太阳打盹,偶尔抬起眼皮看她一眼,尾巴懒洋洋地扫一下地面。
专注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当艾雅琳敲下最后一份总结的结尾,满意地伸了个懒腰时,墙上的艺术挂钟指针已经指向了上午十一点半。大脑因为深度思考而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知识被梳理清晰后的通透感和满足感。这一周的学习,算是真正地“落袋为安”了。
她合上电脑,收起笔记,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现在,她可以心安理得地开始规划这个令人期待的周末了。
她并没有立刻制定详细的日程表,而是先给自己泡了一杯香气扑鼻的桂花红茶,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踱步到二楼的画室。站在房间中央,她环顾着自己的“创意领地”,心中开始盘算。
周末的蓝图,在她脑海中缓缓展开,如同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调色盘。
首先,是学业延伸部分。刘教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初期艺术家地位变化”的小论文,下周三交。这个任务需要查阅一些文献,进行梳理和论述。她决定将周六上午相对清醒、高效的时间分配给这项工作。去图书馆,或者就在家里的书架上找资料,安静地阅读和写作。
其次,是个人创作。这是周末的重头戏。“圣罗兰小姐的裁缝铺”微缩模型项目,二楼起居室的家具骨架已经完成,这个周末的目标是进行打磨、上色以及开始制作沙发和椅子的软包。这需要耐心和精细的操作,可以安排在周六下午和周日白天大块的时间进行。还有那幅《秋日窗景》的油画,底色已经铺好,可以趁周末有感觉的时候,继续深入刻画光影和细节。
再者,是生活与放松。连续学习创作一周,大脑和身体都需要休息和充电。她计划:
1. 运动: 周六早上如果天气好,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慢跑几圈,或者就在自家的庭院里做做瑜伽,呼吸新鲜空气。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久坐画桌前的艺术生尤其需要注意。
2. 社交: 或许可以约林薇周日晚上一起看场电影,或者就在家里煮个火锅,边吃边聊,交换一下一周的趣闻和创作心得。独处固然重要,但好友的陪伴也能注入新的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她的城市画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城市画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