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梧时常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查看进度,解决困难。他看到一位白发老丈奋力挥锹,看到一位妇人肩扛重物步履坚定,看到孩子们将省下的窝头偷偷塞给体弱的同伴……这些景象,让他深感慰藉。
民心可用,民力可依。
在以工代赈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盛长梧也亲自走访幸存下来的底层吏员、衙役,乃至一些敢于开口的百姓,开始深入调查此次水患前后,荆州官场的作为与不作为。
调查结果,令他震怒。
在洪水来临前数日,并非全无征兆。
负责观测水文的官员早已发现上游水势异常暴涨,却因担心“虚报惊扰”影响政绩,或纯粹是怠惰因循,未能及时、有力地发出最高级别的预警,更未组织下游村镇的有效疏散。这迟缓的几步,便是生与死的距离。
核查州府及下属几个受灾县城的常平仓、义仓储备,发现账目与实物严重不符,名义上为“调节粮价、备荒赈灾”而收购储存的粮食,在实际需要时竟捉襟见肘。
其中猫腻,不言自明,若非盛长梧从外部紧急调粮,仅凭本地存粮和朝廷赈灾粮,饿死的人将会多上数倍。
最让盛长梧感到心寒的,是他在泉州一手推动、被官家赞许并推广全国的慈幼坊,在荆州竟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账面上显示接收了大量拨款和地方捐助,但实际登记在册、受到抚养的孤儿寥寥无几。
大量的钱财,就在这“仁政”的光环下,悄无声息地流入了私囊,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孩童,或许依旧在街头巷尾自生自灭。
“果然,贪官污吏,无处不在!”盛长梧将手中的调查文书重重拍在临时书案上,胸中怒火翻涌,“好的措施,到了他们手中,竟也成了盘剥百姓的利器!可恨!可杀!”
喜欢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