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晋察冀根据地马家堡至日军韩家峪据点外围)
清晨的雾把晋察冀的树林裹成了一团白。没化透的残雪挂在桦树枝上,风一吹就掉下来,砸在王卫国的棉帽上,瞬间融成小水珠,顺着帽檐往下滴。他攥着腰间的短刀,刀鞘是王破军昨晚刚用桦木削的,上面还刻着个小小的北斗星——老道士特意嘱咐:“跟着侦察队出去,别光靠空冥,‘七星步’要记牢,能躲的险别硬扛。”
树林口已经聚了五个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手里握着土制步枪或梭镖。为首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脸上带着道浅疤,是少年侦察队的队长老吴,去年在反“扫荡”中失去了左臂,却练出了单手打枪的本事。
“卫国,来了?”老吴看到他,抬了抬下巴,指了指身边两个队员,“这是二柱,胆大,以前跟着武工队摸过鬼子哨卡;这是小桃,心细,能认野菜,还会编暗号。你们仨一组,负责侦查韩家峪据点的补给路线,记住,只看不动,发现鬼子巡逻队就撤,别逞能。”
二柱咧着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放心吧吴哥!有俺在,保准能摸清鬼子的路线!”小桃则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用麻线编的小玩意儿:“这是‘平安结’,遇到危险就把它挂在树枝上,俺们能看懂。”
王卫国接过平安结,指尖触到粗糙的麻线,心里有点发紧——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加入小队执行任务,虽然之前跟着王破军学过不少本事,可真要面对鬼子的据点,还是忍不住紧张。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很柔和,他能“闻”到远处日军据点飘来的煤烟味,能“听”到树林外冻土被踩碎的轻微声响,却没察觉到危险,这才稍稍安心。
“把这个带上。”王破军突然从树后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布本,封面上写着“暗号录”,“里面是玄真派传下来的简易暗号,有的跟武工队的能对上,遇到紧急情况,用这个比喊口号安全。”他又把那根北斗七星铜簪塞进王卫国手里,“簪子能辨方向,阴天也能用,别丢了。”
王卫国把布本和铜簪贴身藏好,点了点头:“王叔,俺知道了,俺会小心的。”
老吴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别担心,韩家峪据点是鬼子的小据点,就一个小队驻守,补给线就一条,咱们摸清楚他们的运输时间,武工队就能找机会炸粮车。”说着,他从怀里掏出张粗糙的地图,上面用炭笔标着据点的位置,“你们从东边的山沟绕过去,那里有片松树林,正好能隐蔽观察。”
小队很快出发,二柱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根枯树枝,时不时拨开挡路的灌木丛;小桃跟在中间,留意着路边的痕迹,嘴里念叨着“这是野兔的脚印,那是野鸡的粪便”;王卫国走在最后,空冥状态一直没断,警惕地感知着周围的动静。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雾渐渐散了,太阳透过树枝的缝隙照下来,在雪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二柱突然停住脚步,压低声音:“前面就是山沟了,俺听见有马蹄声!”
王卫国赶紧蹲下来,空冥天赋全力运转——他能“看”到山沟那边有三匹日军的马,正拉着一辆粮车,旁边跟着四个日军,手里举着步枪,走得很慢,显然是在护送补给。“是鬼子的补给队,三个马夫,四个步兵,没重武器。”他轻声说,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二柱和小桃。
小桃从怀里掏出纸笔,飞快地画着:“俺得把人数、装备记下来,回去报给吴哥。”二柱则攥紧了手里的梭镖,眼里有点兴奋:“要不俺们摸过去,把马惊了?让鬼子运不成粮!”
“不行!”王卫国赶紧拦住他,“老吴说只看不动,咱们要是惊了马,鬼子肯定会搜山,到时候不仅任务完不成,还可能被围住。”他想起前世历史课上学的“侦察兵纪律”,知道隐蔽和观察才是首要任务,不能因小失大。
二柱有点不服气,却还是点了点头。三人趴在松树林里,看着日军的补给队慢慢走远。王卫国掏出铜簪,放在雪地上——簪子的北斗星指向正好对着据点的方向,他又想起前世学的简易指南针做法,从怀里掏出根缝衣针(小桃给的),在铜簪上蹭了蹭,然后放在一片薄冰上:“这能帮咱们确定方向,等会儿回去别迷路。”
小桃眼睛亮了:“卫国哥,你这法子真管用!以前俺们出来,遇到阴天就容易绕远路,有了这个,就不怕了。”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三人在松树林里隐蔽观察,记下了日军补给队的往返时间——上午九点一次,下午三点一次,每次都是三匹马、七个日军(四个步兵、三个马夫)。王卫国还发现,据点外围的铁丝网有个缺口,是被风吹倒的,鬼子还没修好,正好能作为标记,方便武工队后续行动。
“俺们得画张地图,把补给路线、铁丝网缺口都标上。”王卫国说,从怀里掏出纸笔。他想起前世地理课学的等高线,虽然画得不标准,却能大概标出山地的起伏:“你看,这里是山沟,比周围低,鬼子的粮车肯定会走这里;这里是松树林,咱们刚才观察的地方,能看到整个补给线;这里是铁丝网缺口,离据点门口有五十米,不容易被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奋斗在激情岁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