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深冬没有昼夜之分的冷,暴雪下了一夜,把山地裹成一片惨白。王卫国背着步枪走在队伍最前列,棉帽的帽檐积满雪,睫毛上结着冰碴,却依旧把空冥感知放到最大 —— 从昨天首遇空袭后,张连长就任命他为 “防空警戒员”,负责在行军中捕捉美军飞机的动向,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掌心的冷汗把步枪背带浸得发潮。
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的不再是单纯的雪味,而是混杂着机油味的寒风、松树林里潮湿的腐叶味,还有战友们棉服里透出的汗味;“听” 到的也不只是脚步声,而是远处冰层断裂的 “咔嚓” 声、孙二牛刻意放慢的呼吸、还有李大勇扛着弹药箱的 “哼哧” 声。
“卫国哥,还得走多久啊?俺的脚快冻僵了。” 李大勇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怕被空中的侦察机听到。他的棉鞋鞋底已经磨薄,雪渗进去,冻得脚趾发麻,却还是扛着三十斤重的弹药箱,没掉队一步。
王卫国还没来得及回答,空冥感知突然像被针扎了一下 —— 东南方向三公里处,传来极细微的 “螺旋桨转动声”,频率比之前的轰炸机慢,却更灵活,是美军的 P-51 侦察机!他瞬间抬手示意队伍停下,喉咙里发出短促的 “嘘” 声,同时指向右侧的茂密松树林:“侦察机!快躲进松树林!用松枝盖好身体,别露棉服的灰色!”
战士们训练有素地往松树林冲,没人说话,只有雪粒被踩碎的 “咯吱” 声。王卫国跑在最后,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侦察机正沿着补给线低空飞行,机翼下的侦察相机在雪地里扫过,像一只窥视的眼睛。他突然发现队伍末尾的新兵小郑动作慢了半拍,棉服的后摆露在雪地里,格外显眼,赶紧冲过去,一把将他按进雪坑,顺手扯过旁边的松枝,盖在两人身上。
“别抬头!侦察机的相机能拍到雪地里的动静!” 王卫国贴着小郑的耳朵说,空冥感知里,侦察机的影子正从头顶掠过,螺旋桨的气流吹得松枝簌簌作响,雪粒落在脸上,冰冷刺骨。小郑吓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嘴唇,没发出一点声音 —— 昨天的空袭让这个刚满 17 岁的新兵明白,任何一点动静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侦察机盘旋了两圈,没发现异常,渐渐往西北方向飞走。王卫国等了三分钟,确认飞机引擎声彻底消失,才敢起身,对着松树林里的战友喊:“出来吧!飞机走了!快整理装备,咱们得在半小时内赶到下一个坑道!”
战士们从松树林里钻出来,拍掉身上的雪,孙二牛赶紧递过来一个温热的红薯(炊事班埋在雪地里保温的):“卫国哥,快吃口暖身子,你刚才盯着飞机的样子,俺都替你捏把汗。”
王卫国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却没敢多吃 —— 空冥感知需要高度专注,饱腹会让人犯困。他看向小郑,这孩子还在拍棉服上的雪,脸色发白,就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以后听到俺喊‘隐蔽’,就跟着李大勇,他力气大,能拉你一把。”
小郑点点头,眼里的恐惧少了些,攥着步枪的手却更紧了。王卫国心里明白,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没人能一开始就不怕,只能在一次次预警、一次次隐蔽中,把恐惧变成警惕。
队伍继续前进,王卫国把空冥感知的范围扩大到五公里 —— 他发现美军侦察机的航线有规律,每四十分钟会沿补给线巡逻一次,而且每次都会在两个制高点盘旋,这是养父在《玄真子兵要》里说的 “敌之必守,我之必避”,他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张连长。
“好小子!你这空冥真能救命!” 张连长拍着他的肩膀,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红色信号弹,“下次发现轰炸机,就把这个打出去,通知后面的运输队隐蔽。记住,信号弹往松树林上空打,别让侦察机看到红光。”
王卫国接过信号弹,金属外壳在手里发烫,这不仅是一枚信号弹,更是张连长和战友们的信任。他想起昨天空袭时,自己只是本能地救人,而现在,他要主动守护整个队伍,这份责任比步枪还重。
中午时分,队伍抵达一处废弃的朝鲜百姓挖掘的雪地坑道 —— 坑道深两米,宽一米五,能容纳整个排隐蔽,是之前的侦察兵标记的 “一级防空点”。王卫国刚帮着孙二牛把弹药箱搬进坑道,空冥感知突然捕捉到更危险的信号:四架 B-25 轰炸机正从西南方向飞来,飞行高度极低,机翼下挂着的炸弹清晰可见,目标就是这条补给线!
“轰炸机!快进坑道!信号弹!” 王卫国一边喊,一边掏出信号弹,拉开保险栓,朝着松树林上空扣动扳机。“砰” 的一声,红色信号弹拖着烟迹升空,在惨白的雪地里格外醒目 —— 这是给后面三公里处运输队的预警,他们携带的棉衣和药品,是前线战士的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奋斗在激情岁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