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独立团一营操练正酣,将士装备却有一明显缺陷:长钩镰枪兵尚可,短钩镰枪兵却无盾牌。按军中规制,持短兵者本应配盾,称作刀盾兵,列于前排护卫长枪兵,挡箭矢、御冲击。今短枪兵仅有兵器却无盾,操练时颇为尴尬。
文丑无奈,只得令短枪兵左手持十余斤重的木头代替盾牌,权作想象训练。然此非长久之计,文丑终是按捺不住,径直到郭靖家,此处已改为独立团团部,寻李虺商议。
“主公!” 文丑进门便嚷,“这盾牌何时能配齐?整日端着半截木头,长枪兵笑短枪兵,短枪兵自也觉得憋屈。如此下去,操练何能精进?”
李虺亦面露难色:“奋若,我亦为此事发愁。盾牌乃军器,非寻常店铺可购,仓促间何处寻来?”
典韦一旁插话:“大哥,依俺看,便用你造钩镰枪之法!将模具改成盾牌模样,灌铁水铸便是。”
“闻生此言差矣。” 李虺摇头,“汝以为将士个个如你般力能扛鼎?那般铸出的铁盾,怕非寻常人能举得动。盾小则无用,盾大则难持,此计早想过,行不通。”
众人闻言皆低头沉思,一时无言。李虺有意拉近与关羽的距离,遂问:“云长可有良策?”
关羽手捋长髯,凤目微闭,缓缓道:“主公,末将暂无良策,却想起一人,或能解此难题。”
“三弟所言何人?” 文丑急问。
“崔伟。” 关羽笃定道,“此人出身行伍,曾与异族交锋,现虽只是排长,然操练将士时颇有章法。盾牌之事,寻他一问或有收获。”
“对啊!俺怎忘了‘大崔’!” 典韦闻言一拍大腿,这崔伟原是他部下,顿时来了精神。
“闻生,速去将崔伟唤来。” 李虺吩咐。
典韦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带崔伟至议事厅。崔伟见李虺及诸将,忙躬身行礼:“参见主公。”
“不必多礼。” 李虺温言道,“今日唤你,是因军中缺盾,文将军以木头替代,终非长久之计。你久在行伍,或有良策,只管说来,无需顾忌。”
崔伟稍定心神,道:“主公,盾牌制作繁琐,一时间难以齐备。然可退而求其次,以藤牌代之。”
“藤牌?” 李虺微讶。
“正是。” 崔伟解释,“藤牌以藤条编织,良匠可编至四五层,不仅轻便,刀枪弓箭皆难穿透。”
李虺闻言,猛然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藤甲兵,原来中原早有此用法。又思及四五层藤牌厚度可观,虽不适作甲胄,作盾牌却甚合宜,其逐层衰减冲击之理,竟与后世复合装甲、防弹衣异曲同工。
“只是这藤牌怕火,若遇火攻怎生是好?” 李虺又问。
“主公,藤牌确怕火,然铁盾遇大火亦会烫得无法握持。真遇小火,只消一泡尿便可浇灭。” 崔伟话音刚落,厅中众人皆笑,李虺却觉其言有理。
他暗自思忖:木质材料防火等级本就不低,若刷上防火涂料,便可免却撒尿之窘。再沿复合之思路,以多种材质软硬结合,或可减少层数而增防护,甚至能造出轻于铁甲却防护相当的盔甲,于行军作战时保存将士体力大有裨益。
遂又问崔伟:“汝以为我军枪杆如何?”
崔伟一愣,答道:“甚好,弹性韧性皆佳,远胜此前松木枪杆,不易被刀剑砍断。”
“若以枪杆材料与藤牌相合制盾,你看可行?”
崔伟茫然:“属下不知。”
“罢了,我已知晓。” 李虺道,“今日汝献策有功,升为一连副连长,辅助张晟。先回去交接排长职务吧。”
“多谢主公!” 崔伟大喜,跪地谢恩而去。
李虺问诸将:“崔伟所言藤牌之法,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皆摇头,文丑道:“只要能尽快配齐盾牌,不耽误操练便可。”
“既如此,我这便寻张顺制盾,闻生随我同去。”
李虺与典韦寻到张顺,令其试制复合盾牌:两层藤编夹一层复合竹板。测试之下,其防护竟不逊铁盾,枪刺、刀砍、近距箭射皆无法穿透。两层藤牌已吸收大部冲击,复合竹板再一挡,余势尽消。李虺又令以石灰掺墨汁作防火涂料,涂于盾面,外覆生漆防雨水冲刷,既防火又与将士黑衣相配。
此法得诸将认可,张顺遂命工匠赶制,已装备二百余面,文丑操练之难题终得解决。李虺本想依此法试制盔甲,奈何年关将至,盾牌尚不足数,张顺亦难短期内造出大量盔甲,只得暂且搁置。
且说雒阳大将军府中,何进居中而坐,堂上文武云集。忽有一人昂然入内,相貌堂堂,正是袁绍。
“本初,为何姗姗来迟?” 何进问道。
袁绍答道:“家父偶感风寒,绍侍奉左右,故而来迟。”
“哦?司空大人欠安?” 堂上一人起身问,何进忙介绍,“此乃王允王子师,刚卸任河南尹,他日必受皇上重用,本初当多亲近。”
袁绍谢道:“有劳王大人挂心,家父只是小恙,不日便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