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上北邙里空旷农田已化作练兵场热火朝天。警卫营与三雄庄的庄兵合计五百一十四人,李虺对这支队伍再行整编,将原有编制彻底改动:以五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略似汉军 “五人为伍,设伍长” 之制;原十人为班改为十五人一班,每班含三组;三班为排,三排为连,连以上依此类推。自连级起,指挥员皆配属警卫传令班,各级设正副指挥员各一人,最终满编为三个连,李虺为其定名 “独立团一营”—— 此名暗藏其趣,盖因后世《亮剑》中 “独立团” 之号,意在彰显其锐不可当、独当一面之姿。
李虺练兵之法,多采后世军队之术,以队列与体能训练为根基。队列训练强调纪律,务求令行禁止,姿态端肃,精神振作,动作需迅疾、准确、协调如一 —— 这恰是冷兵器时代战阵之核心,唯有队列严整,方能保阵型不乱、变阵迅捷,实为军队战力之关键。体能训练则涵盖长跑、俯卧撑、引体向上、单双杠等项目,老警卫营已有基础,故采 “以老带新” 之法,令新兵快速入门。
这般训练模式,除典韦、叶雄、张晟稍能适应外,便是智计过人的戏志才亦觉新奇,皆因从未见识过此类章法。李虺此时最念及徒弟郭靖之成长,遂令颜良、关羽二人专司教导,盼其在三个月内突飞猛进,以备来年二月黄巾起事;文丑则专任全军枪术教头,兼带突击训练张晟,务必使其武艺更上层楼。
李虺先前督造的简化版 “积竹木柲”,原是为统一配备长枪所备,采用长短搭配之巧思:将一丈八尺的枪杆分作一丈四尺与四尺两节,配统一打造的枪头,可实现标准化量产。长枪连头长一丈五尺有余,短枪亦有五尺上下,皆装配李虺所创之 “钩镰枪头”—— 此枪头实由汉代 “卜” 字戟演化而来,将横向小支改为后弯小镰,可刺可挡可钩,长短枪相济,更能弥补钩镰易被反挂之弊,威力远胜寻常长枪。
且钩镰枪头用铁较刀剑省约三成,纵多一镰,用量亦不过刀剑之三分之二,两把刀剑之铁可造三杆枪头,实能大幅减轻后勤压力,此乃李虺为日后军需简化所做之长远实验。打造时亦力求简捷:用长方形模具浇筑钢水成粗胚,锻打刃口后以脚踏式磨刀机开锋,一日可成十杆枪头,两月便足供全军换装。
枪头与枪杆相接,采插接之法:枪头后延半尺长片,与枪杆同宽,杆端开槽插入,钻双孔以熟铁铆钉固定,最后系上红缨,便算功成。一营换装井然有序,先换持刀剑者,再及原持长枪者,以配合文丑之枪术训练进度。
首批将士换装钩镰枪后,张晟见其威力非凡,竟亲自跑来跪求李虺为其专造一把,愿弃旧械改用此物。李虺无奈,许其全军换装完毕后另造一把特制枪,暂令其用普通将士之枪参训。
训练本就枯燥,饮食补给须跟上。村中鱼塘早已结冰,鱼获虽已冻存,然数量有限,仅能偶尔加餐;圈养的兔子虽多,亦不足供五百人常食。偏逢狼犬 “花花”(灰子之配)入秋怀崽,来年开春便产狼犬后代,故须分拨鱼兔为其补养 —— 李虺对此满怀期待,盼这批幼犬能成为史上首支军犬部队之根基。
为解肉食短缺之困,李虺不定期令部队分批进行 “野外拉练”,实则是入北芒山打猎,既为补充给养,亦为日后占山为王预做准备。每次进山前,必嘱将士:“遇狼务必活捉。” 盖因仅靠灰子一狼,难育合格军犬,需以公犬配母狼、公狼配母犬,经二代、三代杂交选育,方得基因稳定之良犬,若能用于战场侦察、突袭,必有意想不到之效。然事与愿违,每批进山者至少一个排,人多势众,狼性警觉狡猾,怎肯撞入人丛?李虺虽急,亦知此事非一日之功,只得暂搁。
所幸拉练收获颇丰,每次皆能猎得鹿、野猪等大物,足供全军加餐,再佐以山药白酒驱寒,将士训练愈发热诚,成效日渐显着。
军务稍缓,李虺转注于咸亨商行,召集戏志才、裴元绍、叶雄至家中议事,询问商行运作详情。
戏志才先禀:“雒阳商号已顺利开业,山药酒销路极佳,五斤一坛定价十金,购者多为达官显贵与城中大酒楼。”
李虺追问:“最先来购酒者何人?”
“乃大将军何进府中兵曹掾袁绍,每十日必购十坛,已持续两月有余。” 戏志才答。
李虺闻言大笑:“袁绍竟是这般马屁精!十坛便是百金,四世三公之家果然出手豪阔!”
裴元绍插话道:“主公归来前,有位高姓将军曾来商行询问主公归期,言其不日将调离雒阳 —— 多亏主公先前赠他的好酒与肥鸡,大将军饮后大悦,已授其轘辕关都尉之职,不日便可赴任。”
“轘辕关!” 李虺闻言狂喜,“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顺守此关,我等南下通道便畅通无阻!原还愁轘辕、大谷、伊阙三关该走哪处,如今可随时南下颍川矣,真乃天助我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谋杀三国精编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