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尘埃落定,余波未平
皇帝那一声蕴含雷霆之怒的“拿下”,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在偏殿内外。宫廷禁卫如狼似虎地扑入,在赵元楷及其党羽尚未从“悲愤”表演中回过神来时,便已将其尽数制住,剥去官袍,摘去冠带。
赵元楷脸上的悲戚瞬间凝固,化为难以置信的惊骇,他挣扎着抬头,望向殿内那模糊的帝王身影,嘶声喊道:“陛下!臣冤枉!此乃秦王与镇国公主构陷!陛下明察啊——!”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禁卫毫不留情的押解和皇帝冰冷刺骨的目光。他的一切算计、野心,在真正的皇权铁拳面前,显得如此可笑与脆弱。直到被拖出殿外,他那不甘的呼喊仍在夜空中回荡,却再也无法掀起任何波澜。
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御案上那堆决定了一个权势熏天的侍郎及其党羽命运的证据,以及皇帝那沉重而压抑的呼吸声。
李瑾肃立一旁,心中亦是波澜起伏。他知道,赵元楷完了。但此事牵扯之广,影响之深,远未结束。
“瑾儿,”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沙哑,“江南局势,现在如何?”
“回父皇,张贲已控制扬州码头,纵火主谋大部落网,漕运枢纽暂保无虞。城内大火正在扑救,儿臣已传令周边州县抽调人手物资支援。粮价方面,有薇……有镇国公主预先部署,官民合力,虽仍在高位,但暴涨之势已被遏制,民心初步稳定。”李瑾条理清晰地汇报。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那叠证据上,尤其是“乙计划”那几个字,眼神变得幽深难测。“赵元楷……其心可诛,其罪……当夷三族。”
冰冷的话语,宣告了赵元楷及其家族的最终命运。
“父皇,”李瑾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赵元楷虽为主谋,但其党羽遍布朝野江南,是否……”
“查!”皇帝斩钉截铁,眼中恢复了一个帝王应有的冷酷与决断,“一查到底!凡涉案者,无论官职大小,背景深浅,一律按律严惩!借此机会,正好将朝中这些蠹虫,给朕彻底清扫一遍!”
一场席卷朝野的大清洗,随着皇帝这句话,正式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的数日,长安城风声鹤唳。
赵元楷被打入天牢,其府邸被查抄,从中搜出大量与江南商号往来密信、巨额不明来源的财宝,以及更多指向其庞大关系网的线索。依附于他的官员纷纷落马,或被罢黜,或被下狱,往日与中书侍郎府往来密切的府邸,此刻皆大门紧闭,人人自危。
与此同时,江南的局势也逐步得到控制。
张贲在扑灭大火、稳定码头后,根据抓获的纵火头目口供和林薇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一举端掉了赵元楷隐藏在江南的数个秘密仓库和资金中转据点,起获了大量尚未动用的资金和囤积的粮食。
随着首恶被擒,真相逐步公布,以及官府强有力的平抑措施,江南的粮价开始稳步回落,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平息。漕运在经历了短暂的紧张后,恢复了畅通。
一场足以颠覆帝国经济的巨大危机,在林薇与李瑾的联手应对下,终于被扼杀于萌芽之中。
风波渐息,论功行赏再次被提上日程。然而,这一次的气氛,却与上一次截然不同。
金銮殿上,皇帝并未直接宣布封赏,而是目光沉静地看向站在武将班列之首的李瑾和女官班列之前的林薇。
“秦王李瑾,洞察先机,稳守漕运,靖平地方,有功于社稷。”
“镇国公主林薇,明断秋毫,智破奸谋,稳定经济,亦功不可没。”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百官静听。
“然,”皇帝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经此数番风波,朕亦有所思。权柄过重,虽能行事,亦易招致物议,滋生弊端。秦王已掌天下兵马,镇国公主亦权同宰相,参预朝政。赏无可赏,朕心甚忧。”
这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鸟尽弓藏?还是……
林薇与李瑾心中亦是一凛,垂首静听。
“故,朕决定,”皇帝缓缓道,“秦王李瑾,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不变,加赐丹书铁券,享双亲王俸。然,其日常军务,需与枢密院共商,非紧急军情,调兵逾千者,需报朕知。”
这是分权,也是保护。既肯定了李瑾的地位,又避免了其军权过于集中引人诟病。
“镇国公主林薇,”皇帝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一丝复杂的审视,“晋封为 镇国护国大长公主,位同亲王,仪仗同太子。然,银枢司之权,需加以规范。此后,银枢司专注于经济监察、新政推行,涉及官员监察、军国大事,需与相关部衙协同,重大决策,报朕裁定。”
同样是限制,但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尊荣。大长公主,位同亲王,这是对宗室女子而言,至高无上的荣耀。
“尔等,可明白朕之苦心?”皇帝最后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