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双刃之剑
处理完“云锦阁”风波,林薇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她知道,手工织工的困境只是技术变革冲击下最表层、最易被察觉的涟漪。真正潜藏在深海之下的暗流,往往更具破坏力。而其中一股最危险的暗流,正与她极力推动的另一项革新——火药的应用,紧密相关。
数日后,在专为研讨格物新技术而设的“弘文阁”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
“陛下,娘娘!火药开山取石,功效卓着,如今龙门山隧道贯通在即,往来巴蜀与关中的路程可缩短近半,此乃功在千秋之盛举!”工部一位负责工程的员外郎满面红光,极力陈述着火药在民用领域的巨大价值。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位头发花白、身着戎装的老将军便猛地站起身,他是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老将军声若洪钟,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陛下!老臣绝非迂腐之人,亦知此物利国利民。然,火药之力,摧城破墙易如反掌!如今开采矿山、修筑道路皆用此物,配方、制法流转于民间匠人之手,万一被有心之人窃取,用于不法,或是流入敌国,后果不堪设想!届时,我大唐坚城利兵之优势,将荡然无存!”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几位文臣也纷纷附和,担忧技术扩散带来的安全隐患。
李瑾端坐主位,面色沉静,目光却投向一直沉默的林薇:“皇后,火药之事,由你一力倡导。程老将军所虑,你如何看待?”
林薇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她站起身,环视众人,声音清晰而沉稳:“程将军所言,字字珠玑,亦是臣妾日夜忧思之所在。火药,确是一把无与伦比的双刃之剑。它能劈开山岭,亦能摧毁城郭;能造福万民,亦能涂炭生灵。”
她话锋一转:“然而,因噎废食,绝非良策。技术的洪流既已开启,便无法倒流。我们能做的,不是将其重新锁回盒中,而是为其锻造最坚固的剑鞘,制定最严苛的使用之规。”
“臣妾建议,立即推行三项举措。”林薇条分缕析,“第一,成立直属于陛下的‘火药司’,将火药的研究、生产、储存、使用,全部收归中央管辖,民间严禁私藏、私制。所有接触核心配方的工匠,及其家眷,皆列入机密名册,集中居住,严加保护与监控。”
“第二,制定《火药管制令》,明确规定火药用途。民用开矿修路,需由工部审核,火药司定量配给,由经过严格训练的‘爆破匠’操作,全程军队护卫。任何挪作他用,尤其是军事用途,非持陛下虎符与兵部联合文书,一律视同谋逆!”
“第三,”她目光锐利地扫过程知节等将领,“我们不能只堵不疏,更要让这把剑的剑锋,始终对准敌人。匠作学堂应设立‘军器研究分院’,集中最优秀的格物人才与军中匠师,在绝对保密的环境中,专门研究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力求精益求精,确保我大唐在此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并将所有研究成果,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这一套组合拳,既考虑了安全管控,又着眼于长远发展,甚至连军方的小心思(担心文官体系垄断技术)也照顾到了。程知节张了张嘴,最终抱拳道:“娘娘思虑周详,老臣……无异议。”
李瑾眼中闪过赞许,当即下旨:“便依皇后所言。火药司之事,由皇后督建,程老将军从旁协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把利刃纳入鞘中!”
帝国的政令高效运转,火药司的架子迅速搭建起来。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朝廷紧锣密鼓地建立管制体系时,危险的信号已经从边境传来。
北境,幽州。
都督府长史崔淼(原东宫属官,李瑾登基后外放历练)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密报。信是安插在突厥部落的暗探冒死送回,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重金招募汉人工匠,疑与月前龙门山火药失窃案有关。”
崔淼的心沉了下去。龙门山火药失窃案,朝廷对外严密封锁了消息,只说是意外走水。但内部皆知,有小批用于试验的制式火药不翼而飞。若真落入素有野心的阿史那贺鲁手中……
他不敢怠慢,立即以六百里加急,将密报直送长安。
长安的指令尚未抵达,幽州以北的草原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印证了崔淼最坏的猜想。
一个依附大唐的小型奚人部落,在一夜之间遭遇灭顶之灾。袭击者来去如风,手段却极其酷烈。部落最坚固的酋长大帐,并非被常规攻破,而是仿佛被天雷劈中,连同周围的护卫,在一声巨响和冲天火光中化为齑粉!
侥幸逃生的族人魂飞魄散地描述,袭击者中似乎有汉人面孔,他们用一种会发出巨响和火光的“妖法”,轻易摧毁了部落的抵抗。
消息传到幽州,崔霍拍案而起:“是火药!他们果然弄到手了,而且还用在了军事上!”
他立刻调齐兵马,加强边境巡防,同时再次急报长安。这一次,消息已经无法掩盖,“突厥人掌握天雷之法”的恐怖传言,如同瘟疫般在边境州县蔓延开来,引发了不小的恐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zjsw.org)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