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按照您的要求,新锻炉的耐火砖需要特制,采购和烧制需要至少二十天,这会严重影响我们重启龙涎金锻造的进度。”负责物料采购的管事面露难色。
“二十天太久了!”鲁小宝急道,“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能不能先用以前的普通耐火砖顶上?”
沈括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行。临界温度远超普通炉砖承受极限,强行使用,不仅炉子寿命极短,更可能引发炉体崩裂,造成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这看似快了,实则是巨大的绩效隐患,甚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走到工坊规划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区域:“我们不能干等。炉体基础建设和普通区域的建设可以同步进行。同时,研发组不能停!利用现有的小型试验炉,继续深化临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研究,优化锻造工艺参数!绩效目标:在新型耐火砖到位前,完成至少五套不同工艺路线的可行性验证,并形成初步操作规程!”
他又看向负责安全的校尉:“防御工事的建设进度如何?”
“回沈公,外围三道暗哨、一道明卡已设立,内部预警机关正在安装,预计五日内可完成主体部分。但按照狄将军的要求,还需增设两条备用逃生密道,这需要更多时间和人力。”
“密道建设优先级提到最高!”沈括果断道,“与主体建设同步进行!必要时候,可以抽调部分非核心区域的建造人手!绩效目标:十天之内,必须完成所有主要防御设施和逃生通道的建设!这是底线!”
他必须在速度与安全、短期目标与长期稳健之间,做出最艰难的绩效权衡。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工坊的存续和未来的产出。
三、 经济暗战:绞索与反绞索
就在北疆密林深处紧锣密鼓重建之时,汴京的经济暗战也已悄然进入白热化。
正如寿王所谋划,江南等地生丝、茶叶的价格,在几股不明资金的推动下,开始异常上涨,吸引了大量游资跟风。与此同时,汴京几家与寿王府关系密切的钱庄,小幅提高了拆借利率,市场上开始流传“朝廷为支撑战事,即将加税并收紧银根”的谣言。
“陛下,三司使急报,江南丝价十日之内上涨三成,茶价上涨两成,且有大量不明身份的商人在扫货。汴京钱业同行公会也反映,市场拆借利率有所上扬,部分中小商号资金周转已显困难。”顾千帆将最新情况呈报给赵小川。
赵小川看着报告,冷笑一声:“果然来了。看来寿王是铁了心要在经济上给朕找麻烦。”
他早已做好准备:“传旨三司,即刻启动‘市场平准应急基金’。第一步,由皇商出面,在主要市场秘密抛售部分国库储备的生丝和茶叶,平抑价格,记住,要分批分量,避免引起恐慌。第二步,令市易司(掌管官营商业的机构)对外宣布,将增加下一季度的茶叶、生丝官营采购量,稳定市场预期。第三步,由户部协调,向几家信誉良好的大钱庄注入一笔低息资金,要求他们必须用于支持中小商号的正常借贷,稳定金融市场。”
这是一套组合拳,通过释放储备、稳定预期、注入流动性,来对冲寿王制造的经济波动。
“另外,”赵小川眼中寒光一闪,“让皇城司盯紧那几个带头抬高利率、散布谣言的钱庄和商人,收集证据。一旦时机成熟,朕要拿他们开刀,杀鸡儆猴!绩效目标:半个月内,稳定主要商品价格,将市场利率压回正常水平,并锁定至少一名与寿王府有直接资金往来的操纵市场者!”
四、 舆论战场:墨香与口水
经济战线硝烟弥漫,舆论战场也同样不平静。
寿王麾下的文人写的几篇含沙射影的赋文,开始在士林间小范围流传,内容无非是“重利轻义”、“奇技淫巧祸国”的老调重弹。太学之中,也确实有一些被鼓动的年轻学子,就“格物是否背离圣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虽未成气候,但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对此,苏轼在从北疆返回汴京后,立刻投入了反击。
他并未选择与对方进行口水战,而是凭借其在文坛的崇高地位和生花妙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格物文会”。他邀请了诸多好友、门生,以及一些对格物学抱有好奇的开明士大夫。
文会上,他没有空谈道理,而是展示了“星火”项目(在不涉密的前提下)的一些成果和思路——比如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鼓风炉模型,可以大幅提升炼铁效率;比如改进的纺织机梭子,能让织布速度更快;甚至还有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关于天文、地理、生物的一些观察记录。
“……格物之要,在于明理致用!”苏轼慷慨陈词,“圣人亦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无知、无器,空谈仁义,何异于纸上谈兵?我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天下’,不仅在于经义文章,更在于这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在于这社稷江山的安泰稳固!格物强技,正是为了更好的利民、强国,此方是真正的圣人之道,最大的绩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