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演讲,结合着实物和道理,深入浅出,感染力极强。与会者大多为之叹服。随后,与会者们创作的诗词歌赋,也开始在更广的范围内流传,有效地对冲了那些负面言论。
绩效的较量,在太子的启蒙课堂、北疆的重建工地、汴京的市场与文会中,以各种形式展开着。看似纷繁复杂,其核心,却始终围绕着对“价值”的重新定义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博弈下,加速酝酿。寿王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和舆论的小打小闹,他真正的杀招,或许还在后面。
太子的绩效启蒙之旅,如同一阵清风,短暂地拂过了北疆重建营地紧张沉闷的空气,却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当那支小小的车队护送着未来的君主返回汴京的繁华与安稳时,留在深山密林中的“星火”残部,则必须面对更为冷酷的现实,以及迫在眉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一、 新工坊的“第一炉火”与绩效争议
新型的特制耐火砖终于在预期时间内运抵,新设计的“梯度回温炉”开始了最后的砌筑。整个工坊的核心区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庞然大物上。
鲁小宝带着几个得力助手,几乎是趴在炉壁上,一寸寸地检查着砖缝的泥浆是否饱满均匀,角度是否精准无误。这是他们能否重启龙涎金锻造的关键,不容有失。
“沈公,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点火烘炉了。”负责炉体建设的工头前来汇报,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紧张。
沈括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他没有多言,只是亲自拿起一支火把,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伸向炉膛底部的引火口。
“嗡……”
火焰触碰到特制的干馏木炭,发出低沉的轰鸣,随即,橘红色的火苗开始稳定地升腾,沿着预设的通风道,逐渐舔舐着炉膛的内壁。热量开始弥漫开来,驱散了山腹中的阴冷潮湿。
烘炉是一个缓慢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持续数日,让炉体均匀受热,逐步排除水分,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这期间,需要有人不间断地看守,调整风门,控制火势。
“烘炉期间,三班轮值,每班必须由一名资深匠师带领,详细记录炉温变化、炉体表面状况,任何细微异常都必须立刻上报!”沈括下达了严格的指令,“绩效目标:安全、平稳完成烘炉,确保新炉达到设计性能指标!”
然而,就在烘炉进行到第二天,一个意外发生了。轮值的匠师发现,炉体中部某个区域的温度上升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区域,且表面出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可见的裂纹。
“停火!立刻停火检查!”沈括接到报告后,毫不犹豫地下令。
“沈公,只是细微裂纹,而且温度偏差不大,是不是可以再观察一下?停火一次,耽误至少两天工期,燃料损耗也大啊!”有工匠提出异议,觉得沈括有些小题大做。毕竟,重建进度压力巨大,每一刻都很宝贵。
沈括脸色严肃,指着那处裂纹:“绩效,不是只看速度!安全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这道裂纹现在看着小,但在长期高温和龙涎金锻造的极端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成致命的缺陷!甚至可能导致炉体崩裂,前功尽弃!这个风险,我们冒不起!”
他力排众议,坚持停火。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该区域一块耐火砖在烧制时存在极细微的内伤,导致热传导不均。更换砖块,重新烘炉,确实耽误了时间和资源。
事后,沈括召集所有人,以此事为例,再次强调了绩效管理中“质量优先于速度,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则。他明确表示,此类关乎根本的决策,不容妥协,相关的绩效考评,将更侧重于过程的严谨与风险控制的成效,而非单纯的时间节点。
这次小风波,给所有沉浸在重建热情中的人敲响了警钟,也让“稳健绩效”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 狄咏的西线策应:“辣椒炮弹”的有限应用
西线,镇戎军前线。
面对西夏铁鹞子频繁的袭扰和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狄咏在稳固防守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破敌之策。他从苏轼处得知了“辣椒烟雾”在雄州试验的效果,同时也收到了朝廷关于谨慎使用、防止被敌人利用和栽赃的指示。
“这东西,用得好了是奇兵,用不好就是祸根。”狄咏看着几罐被秘密送来的、标记着特殊符号的“辣椒烟雾罐”,沉吟道。
他并没有大规模配发,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战术装备,配给了一支由他直接指挥的、最为精锐且忠诚可靠的斥候小队。
“你们的任务,不是攻坚,也不是正面阻敌。”狄咏对小队成员训话,“而是在西夏小股部队袭扰我后方粮道、或者潜入我军防线时,利用此物,进行驱散、扰乱,掩护我军行动,或制造局部恐慌。记住三点:第一,务必选择上风向使用;第二,使用后迅速撤离,避免纠缠;第三,绝不能被俘,若事不可为,优先销毁此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