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狄咏目光深邃,“落鹰峡一战,龙涎金箭簇初露锋芒,辽人必是心生忌惮。他们在找的,可能不仅是地理上的弱点,更是我们这新式利器的弱点——它的有效射程、装备范围、以及……补充速度。”
他意识到,单纯的固守一点(工坊)或一线(主阵地)已经不够了。绩效防御,必须由点及面,构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体系。
他立刻调整了部署和绩效指标:
1. 扩大警戒范围与弹性防御:将游骑斥候的活动范围向外延伸二十里,绩效目标:提前发现辽军大规模调动或渗透企图,预警时间提升三成。各支撑点实行弹性防御,不追求死守,而以杀伤、迟滞敌军,掩护主力和工坊为主要目标。
2. 建立“快速反应营”:从各军抽调精锐,组成数支混合了步兵、弩手和少量骑兵的快速反应部队,配备马匹和部分“辣椒烟雾罐”。绩效目标:在接到预警后,能在一个时辰内抵达防线任何区域,对敌小股部队进行打击或驱散。
3. 情报收集专项绩效:下令各部,留意缴获或侦察到的辽军甲胃、盾牌变化,尤其是针对重点部位(如胸甲)是否有加厚、复合等改良迹象。绩效目标:及时掌握辽军应对新箭矢的技术动向。
4. 后勤保障链路强化:检查并加固从后方通往“星火”工坊及前线的所有粮道、补给线,增设哨卡和巡逻队。绩效目标:确保物资输送畅通,抵御小股敌军袭扰。
狄咏的绩效管理,已经从单纯的战场胜负,延伸到了情报、机动、后勤乃至技术对抗的多个维度,展现出一位优秀将领的系统性思维。
三、 汴京的无声战场:经济绞索与舆情反制
寿王府内,赵德暴露的消息已然传来。寿王赵俣面色阴沉如水,却并未如往常般暴怒。
“赵德废物,死不足惜。”他冷冷道,“倒是小瞧了苏轼此人,一介文人,竟有如此手段。”
谋士小心翼翼地问:“主人,渗透破坏之计已不可行,接下来……”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寿王踱步到窗前,“赵小川不是看重那‘星火’吗?狄咏不是倚仗北疆防线吗?本王便从根基动摇他们!”
他下达了新的指令:
1. 经济绞索再收紧:“让我们在江南的人,继续暗中收购生丝、茶叶,但此次目标非是囤积居奇,而是……毁约!”寿王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与那些依赖朝廷采购的皇商签订大宗契约,预付少量定金,约定高价,待其组织好货源,便以各种借口拖延支付尾款甚至直接毁约!同时,在市面上散布这些皇商资金链断裂、即将破产的谣言!绩效目标:两个月内,至少逼垮三家与北疆军需相关的皇商,引发供应链恐慌!”
2. 舆情攻心:“让那些御用文人,换个说法。不要再直接攻击沈括或‘星火’,转而歌颂前线将士之忠勇,强调‘人是战争第一要素’,暗中贬低‘奇技淫巧’的作用,挑起军中‘人的因素’与‘器的因素’孰轻孰重之争。同时,可找人杜撰些话本,渲染北疆将士因‘妖器’分心,导致训练懈怠、战力受损的‘故事’。绩效目标:离间军队与技术工坊,在底层士卒与民众中制造对‘星火’的抵触情绪。”
3. 借力打力:“让我们在辽国的人,将宋军拥有‘妖箭’以及可能大规模装备的消息,更详细、更夸张地传递给辽国高层。最好能让他们相信,宋廷正在秘密训练一支全部装备此等利器的‘神兵’,不日将北伐!绩效目标:加剧辽国危机感,迫使其不顾代价,尽快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让赵小川和狄咏疲于应付!”
这一套组合拳,避开了直接的技术与军事对抗,转而从经济基础、人心向背和外部压力入手,手段更为阴险老辣。
然而,寿王的动向,并未完全逃过皇城司的监控。顾千帆很快收到了关于江南商界异常波动和市井间新流言的情报。
“果然贼心不死,换了路数。”顾千帆立刻调整了应对策略,绩效目标也随之改变:监控资金异常流动,保护关键皇商;引导舆论,强调“人器结合”的重要性;加强对辽情报甄别,警惕其战略误判。
与此同时,深宫之中,太子赵言拿着他那本越来越厚的“绩效笔记”,找到了父皇赵小川。
“父皇,儿臣听闻,有人觉得沈先生的箭厉害,就不需要勇敢的士兵了。是这样吗?”赵言仰着头,认真地问。
赵小川看着儿子,心中欣慰,耐心解释道:“非也。利箭如同勇士手中更锋利的刀,能让勇士如虎添翼。但若持刀者怯懦,再利的刀也是无用。人与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绩效之道,在于让人与器皆发挥其最优之效,而非偏废其一。”
赵言似懂非懂,但在他的小本子上,又画了一个小人拿着一把发光的箭,旁边写上“人”和“器”两个字,然后用一个大圈把它们圈在了一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北宋欢乐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