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根据地的实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强悍的战斗力、完善的后勤、起死回生的医疗保障,使得这支队伍在晋西北的八路军序列中,已然成为一个超然的存在。然而,林峰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缴获”与“兑换”。他深知,一支真正强大的、能够独立自主的武装力量,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军工造血能力!
依赖系统爆装和积分兑换,终究存在不确定性。唯有将关键的生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部队的持续战斗力。而军工体系的基础,便是弹药!尤其是消耗量最大的步枪子弹!
指挥部里,林峰再次打开了系统商城界面,目光凝重地扫过那令人心潮澎湃又倍感压力的选项:
【基础子弹生产线】
所需积分:200,000点!
说明:包含7.62x54mm R规格子弹的完整图纸、核心专用设备(弹壳冲压、弹头铸造、装药、底火装配等)、以及初期所需的部分原材料。需配备稳定动力源(如柴油发电机或水轮机),占用场地约200平方米,熟练工人操作下,日产子弹可达5000-8000发。
二十万积分!
这个天文数字,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林峰面前。他目前手中所有的积分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五千点左右,仅仅是这个数字的零头。
“差距太大了……”林峰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紧迫感。他知道,随着部队规模扩大和战斗日益频繁,对弹药的需求将是海量的。仅靠缴获和兑换,迟早会捉襟见肘。
“不能好高骛远,但也不能无所作为。”林峰关掉界面,深吸一口气,“必须开始着手准备了!积分要攒,但相关的知识、人才和基础设施,现在就可以开始铺垫!”
他将参谋长苏远宁和后勤参谋刘衡叫来。
“参谋长,刘参谋,”林峰神色严肃,“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建立我们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首要目标,是能够自产7.62x54mm R步枪子弹!”
苏远宁和刘衡闻言,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自产子弹?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这需要精密的设备、专业的技术、稳定的原料供应,绝非敌后根据地能够轻易实现的。
“连长,这……这难度是不是太大了?”刘衡迟疑道,“我们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合格的工人……”
“困难当然有,但事在人为!”林峰打断他,语气坚定,“设备和技术,我来想办法解决!你们的任务,是提前做好所有能做的准备!”
他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第一,人才储备。参谋长,你立刻在全军乃至周边村落,秘密物色所有有过铁匠、铜匠、钳工、机械修理经验的人,哪怕只是学徒也行!把他们集中起来,成立一个‘技术研究小组’,由你直接领导。初期任务就是学习最基础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和公差配合知识!教材我来想办法!”
“第二,场地与能源。刘参谋,你在根据地最隐蔽、最易防守的后山区域,寻找合适的天然洞穴或者开凿新的山洞,要求空间足够大,结构稳固,便于隐蔽和防御。面积至少需要三百平米以上!同时,考察附近的水源,评估修建小型水电站的可能性。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方案,也要规划好燃油储备和隐蔽措施。”
“第三,原材料收集。发动一切力量,秘密收集铜料(弹壳)、铅料(弹头)、钢材(模具),甚至是废弃的子弹壳!这些都是未来的宝贵资源。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敌人注意。”
苏远宁和刘衡看着林峰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知道连长是认真的,而且似乎胸有成竹。两人压下心中的震撼,齐声应道:“是!我们立刻去办!”
命令下达后,磐石根据地这台精密的机器,又开始为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而悄然运转。
苏远宁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查阅档案和基层走访,一份包含十几人的“技术骨干初步名单”很快形成。里面有曾经在太原兵工厂做过学徒后来逃难回来的老兵,有祖传的铁匠,还有几个心灵手巧、喜欢摆弄缴获器械的年轻战士。他们被以“参加高级技术培训”的名义集中起来,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开始了最初的学习。林峰则通过系统,兑换了一些最基础的《机械原理》、《金属工艺学》书籍(花费少量积分),作为他们的启蒙教材。
刘衡则带着工兵分队,踏遍了后山的每一个角落,最终选定了一个入口隐蔽、内部宽敞干燥的巨大天然溶洞。他们开始秘密加固洞壁,修建通风设施,铺设简易道路,并开始勘探附近一条水量充沛的山溪,为未来可能的水电站建设做准备。
与此同时,根据地的“经济作战”也多了一项隐秘的任务——搜集一切可能用于军工生产的原材料。破损的铜壶、废弃的铅块、甚至战场上捡回来的子弹壳,都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分类存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祝你发财啊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祝你发财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