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红头通知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烫穿了办公室里虚假的平静。
空气凝固了,只剩下中央空调微弱的送风声,听起来如同濒死者的喘息。
陈景明感到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后脑,握着鼠标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身旁的大牛,对方的脸色同样难看,平日里敲代码时那种游刃有余的松弛感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种被猎犬盯上的僵硬。
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这个名字对他们这些程序员来说,无异于古时悬在所有江湖秘籍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们不是警察,却能让你所有的数字踪迹无所遁形;他们不负责审判,却能定义你一行代码的生死。
第二天,调查组正式进驻。
一行五人,穿着统一的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得像是来执行精密的外科手术。
他们没有占用会议室,而是直接在技术部的核心区域清出一块地方,架设起自己的设备,一根根网线如同探入病人肌体的内窥镜,接入了公司的核心服务器。
为首的组长姓王,一个四十岁左右、不苟言笑的男人,他开门见山,目标明确得令人窒息:“根据后台监测,贵司‘智慧城市’项目,在过去一个月内,‘高危风险事件’的识别误判率出现超过70%的异常波动。我们需要调阅自‘夜巡者’模块立项以来的全部版本迭代记录、源代码、以及完整的操作日志。”
一句话,精准地切向了要害。
会议室里,技术部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沈薇的脸色苍白,她很清楚,一旦交出完整的源代码和日志,那个名为“归途1.0”的插件,以及所有相关的操作痕迹,都会像退潮后的礁石一样,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
那不仅仅是违规操作,在“数据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今天,这足以毁掉在场所有人的职业生涯。
陈景明坐在角落,心脏擂鼓般狂跳。
他的视野里,王组长头顶的标签异常清晰:【国家数据安全·一级执行者】、【逻辑链闭环·强迫症】、【技术原教旨主义】。
这是一个无法用人情或含糊言辞绕过的对手。
就在沈薇准备开口、却不知如何措辞的瞬间,林总监发话了。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听不出丝毫波澜:“王组长,我们全力配合审查。但‘夜巡者’作为我们投入巨额研发资源的核心项目,其算法模型涉及大量未申请专利的商业机密。按照我司与市里的合作协议,以及行业通行的‘数据资产保护’原则,直接交出全部源代码,恐怕有不妥之处。”
王组长眉头一皱,目光锐利地射向林总监。
林总监不闪不避,坦然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变得更加专业而从容:“我提议,启用沙盒隔离机制。我们可以为调查组提供一个完全独立的、与主系统物理隔离的测试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会部署一个与线上系统完全一致的运行快照,包括所有的算法逻辑和参数。你们可以在里面进行任何强度的压力测试和逻辑验证,但所有数据都经过脱敏处理,且无法反向编译出底层源码。这样既能满足合规性审查的需求,也能保障我们的商业机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最后落在王组长脸上,语调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毕竟,对一套成熟的系统而言,有时候,看不见的部分,才是它最稳定的架构。”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让会议室里凝滞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
王组长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可以。但我们需要在三天内看到这个沙盒环境搭建完成。”
散会后,众人鱼贯而出,每个人的后背都已被冷汗浸湿。
陈景明走在最后,林总监与他擦肩而过时,脚步没有丝毫停留,只是将一把冰冷的金属钥匙不着痕迹地塞进了他的手心,同时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快速说了一句:“B座地下二层测试机房,下周停电检修。”
陈景明猛地攥紧了那把钥匙,掌心传来的触感坚硬而真实。
他瞬间明白了林总监那句话的深意——看不见的部分,最稳定。
真正的“麦田协议”,必须从系统里彻底消失,藏到那个即将“停电”的、被遗忘的角落里去。
那个周末,成了“播种者”小组成立以来最惊心动魄的48小时。
趁着周六晚系统迁移窗口期,陈景明、大牛、小米,加上另外两名被他们发展的实习生,一行五人,用林总监的钥匙打开了B座地下二层那扇尘封已久的机房大门。
一股混合着灰尘和电子元件老化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这里是公司的“坟场”,堆满了被淘汰的旧服务器,指示灯早已熄灭,像一座座冰冷的墓碑。
他们找到了林总监暗示的那一排即将“报废”的服务器集群。
大牛负责操刀,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将“麦田协议”的核心模块从主系统中剥离,然后移植到这片废弃的硬件之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麦浪翻滚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麦浪翻滚三十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