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开车载着妻子龚雪,穿过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龚雪裹着一件米白色的薄风衣,她闭着眼,似乎还在回味着昨夜揣摩的角色情绪,长长的睫毛在晨光里投下细密的影子。她正在拍摄新电影《多彩的晨光》,饰演一位在时代浪潮中坚守理想的乡村女教师。剧组驻扎在松江车墩影视基地。
“昨晚那场夜戏拍到几点?”许愿的声音混在清晨微凉的风里,带着关切。
“快一点了。”龚雪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慵懒,“今天这场重头戏在竹林里,希望顺当点。”她紧了紧环抱的手臂,感受着丈夫背上传来的温热与沉稳,那是她奔波于片场和家庭之间最坚实的锚点。
车子在影视基地门口停下。龚雪跳下车,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脸上已迅速切换成演员的专注神采。“我进去了,你路上小心。中午饭在保温桶里,记得热了吃。”她快速叮嘱,目光在许愿脸上停留片刻,带着无声的眷恋。
“嗯,快收工给我打座机,老地方接你。”许愿点点头,目送着她纤细却挺拔的身影汇入匆匆进入基地的人流,直到消失在绿树掩映的片场深处。他调转车头,再次转动,驶向那个属于他一个人的、安静而充满创造力的白昼。
摊开的稿纸上,字迹沉稳而清晰: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
笔尖在稿纸上沙沙移动,如同春蚕食叶。许愿的神情异常专注,仿佛整个人都沉入了那个由福贵、家珍、凤霞、有庆、苦根构筑的、充满了苦难与坚韧的生命长河。他并非简单的誊抄,而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用笔尖重新触摸、感受、甚至呼吸着这部伟大作品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次落笔,都带着对文字背后那份沉重生命力的敬畏。窗外的市声、弄堂里邻居的寒暄、偶尔路过的自行车铃声,都被这方寸书桌隔绝在外。只有福贵牵着老牛,在夕阳下的田埂上踽踽独行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字里行间。
中午,他拧开龚雪准备好的保温桶,里面是温热的米饭和清炒虾仁、素炒青菜,简单却可口。他快速吃完,洗净饭盒,便又坐回书桌前。时间在笔尖下无声流淌,稿纸一页页加厚。福贵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爹;福贵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福贵失去了有庆,那个奔跑起来像小鹿一样的孩子……巨大的悲怆透过笔尖传递到指尖,让许愿有时不得不停下笔,走到窗边,望着那棵在风中沙沙作响的梧桐树,深深呼吸,平复心绪。龚雪晚上回来,常常能看到丈夫眉宇间残留的一丝沉重,她会默默泡一杯热茶,依偎在他身边,用她独有的温柔抚慰着他沉浸在他人苦难中的灵魂。无需多言,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抗虚无与悲凉的一束暖光。
日子像梧桐叶隙漏下的光斑,明明灭灭,悄然滑过春末,进入五月中旬,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洗刷了上海的闷热。雨水敲打着石库门红色的瓦片和梧桐宽大的叶片,发出哗哗的声响。亭子间里有些昏暗。许愿拧亮了台灯。橘黄的灯光下,他深吸一口气,钢笔在最后一页稿纸的末端,沉稳地写下最后一行字: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笔尖提起,留下一个饱满的句号。他放下笔,长久地凝视着桌面上那厚厚一沓、十二万字的手稿。稿纸边缘已被摩挲得有些毛糙,蓝黑色的字迹承载着福贵一生的血泪与超脱。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巨大的充实感同时涌上心头。这部在后世被奉为圭臬的作品,此刻经由他的笔,在这个时空尘埃落定。
雨势渐歇。许愿仔细地将手稿整理好,用牛皮纸包裹严实,贴上足额的邮票,冒着小雨骑车去了附近的邮局。绿色的大邮筒张着方口,他郑重地将包裹投入其中,听着那一声沉闷的轻响,仿佛投下了一颗沉甸甸的种子。
等待的日子,心绪并不平静。龚雪敏锐地察觉到丈夫偶尔的走神和望向信箱的目光。《多彩的晨光》的拍摄也进入了尾声,她的戏份愈发吃重,两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战场”里,互相支撑,也互相牵挂。
几天后,楼下阿婆手里扬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许同志!北京来的挂号信!还有张单子,像是汇款单!”
许愿的心猛地一跳。他谢过阿婆,快步上楼。信封上是熟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字样和叶冰如清秀的笔迹。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厚厚的信和一张绿色的汇款通知单。
他先展开汇款单。收款人:许愿。汇款金额:人民币壹仟贰佰圆整。汇款人简短附言:稿酬。一千二百元!但许愿的目光并未在数字上停留太久,他急切地展开了叶冰如的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